第136章 深得人心

张鹤龄和张延龄出宫的时候还是有些懵懵的。他们都有些错愕,搞不明白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张皇后竟然不再维护他们了?

这让两人头一次觉得有些危险。

太子殿下是明显不喜欢他们的,如果张皇后都不能在太子那边把他们保下来,那么以后指望谁?

朱厚照则是带着怒火回的东宫。

这两个草包实在是碍眼。

「刘瑾。」

「奴婢在。」

「明日,你将毛语文宣进宫里来。」

内阁的烛火一直未熄灭,东宫也差不太多,办事员有办事员要做的事,领导也有领导要考虑的关节。

朝局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事务的发展也都是动态的。

朱厚照在考虑,如果臣子们发现太子可以搞定寿宁伯和建昌伯之后会产生什么影响?

这些影响,不一定都是他这个太子乐得见到的,但它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该发生的就会发生,而聪明的人是学会利用这些影响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说……

会不会有人继续上奏,陈述这两人这些年的不法之举,要求治他们的罪?

如果这些奏疏上来了,他这个太子是包庇呢还是不包庇?

从他本身的目的性来说,当然是不包庇的好,所以如何达成这个目的,就要有计划、有手段。

他上辈子就是个善于琢磨心思的人,只不过当时没什么用,这辈子倒是如鱼得水了。

当然,那些计划和手段,暂时先不能影响了整军的旨意。

「刘瑾。」

因为冬天,还有些冷。朱厚照叫人给他再披一件绒衣。

刘瑾轻手轻脚过来,看太子的动作眼里有些惊异,「殿下,已经是夜里了,还要出去?」

「提个灯笼,陪我去一趟内阁。」

朱厚照抖了抖肩膀,找了个更为舒适的姿势,随后走在前头出了殿门,刚踏出去又说:「着人去吩咐御膳房,一会儿弄些清澹的粥,加些点心,送到内阁去。」

「是。」

像是这种笼络人心的手段,虽然老套,但该用还是得用。

其实老套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有用。没有用怎么会用到老套呢?

内阁里,三位阁臣和六部九卿都在,有的坐着,有的站着,三两人聚成一团,指着纸上的东西不停讨论。

内阁的陈设无非就是几张椅子,几张桌子,对于朱厚照这个看过豪宅的人来说,这实在是简陋。

但就是这么个地方,每天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大部分事情。

「殿下?」因为朱厚照不让人发出动静,是谢迁发现了他,随后放下毛笔过来行礼,其他人也是听他么叫,才在惊魂之后反应过来。

「臣等,参见殿下。」

「都起来吧。」朱厚照摆摆手,兀自走了进去找了个椅子坐下,说道:「明日,本宫就要下旨将在外营造的京营全部召回了,此事拖不得,缘由你们也知道,不得已,叫阁老和各位尚书连夜制定整军的具体方略,辛苦各位了。」….

这些年来弘治皇帝虽然也体恤老臣,但也没有亲自到内阁来慰问过,殿下开口说明来意,是怕他们太过辛苦,这话也是暖心之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