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太子手段!(六千二百字,求月票!)

朱厚照使唤这些大臣干活的法子能起作用,其中也还有关键之处。便是明朝中期时,似刘健、李东阳、韩文、王鏊等这些臣子都算是有心做事的臣子。

如果真到末年,一个个都是尸位素餐,相互争斗,不要说下面的人和他们阳奉阴违,他们自己就先和皇帝阳奉阴违了,那样就麻烦许多。

弘治年间则还好,皇太子提出要整军的想法,虽说文臣对于太子所表现的‘武功热情,有些担忧,但一来那帮人在左顺门之变中被贬黜了不少,二来,太子又没有真的搞出什么亲征、北伐之类的事情来,且京军占役的危害,朝中诸多大臣都瞧得着,不整如何能行?

说起来,朱厚照有时候也觉得奇怪,他要是穷兵黩武,干巴巴的花钱拉起军队,那么反对的绝对很多,但是要绑着解决‘京军占役,的名头,事情反而又会得到大力支持。

这其中,不知道可有京军占役主要是皇帝和勋贵获利的因素。

总之,王越进京之后,内阁即将各部尚书和通政使司、大理寺、督察院的人都召来商议。

当日太子的意思是叫大家一起下这个决定,那么就不仅仅是兵部和户部的事。

「……于停止占役,重新整军这一条各位应是都没有异议,到时内阁起头,各位附后,我等一同将此疏呈于殿下。不过在此之前,如何整军,也要照殿下意思,议个方略出来。」

王越初任兵部尚书,他是太子支持起来的人,旁人和他自己都这么认为。只不过他也没想到,一上来就是这么大的动作。

「总归先要搞清楚,是哪些工程占了京营吧?」

其实提起这一茬,

内阁包括六部都有些阴霾藏在心头。

京营占役的旨意是皇帝下的,所修建的工程要么是皇后娘家的府邸,要么就是一些道观、庙宇,其次才是城墙和宫中一些失修的殿宇。

这里面哪一个能停?

王越奇怪,「殿下……还未提及?」

其实王越是真的不知道,所以这样问了一句,他性格如此,没想太多。

但刘健一听有些不满意,王威宁功劳是大,但也不能这样问,听起来就好像是对殿下不满似的。也就是他七十多身体还不好,

换五十多岁,以太子的性格不收拾他才怪,打胜仗怎么了?自古以来打胜仗的将军下场不好的难道少了?

「殿下也不容易。」刘阁老叹气说道,「依老夫所见,殿下不是不知道这其中的难处,只是这些事与我等说没有用处。说到底,这和宫里的家事扯上了关系。我们这些臣子,力有不逮。」

除非再来一次左顺门之变。

但朱厚照不想了,他将所有人都扇动起来去反对张皇后,那他这个儿子夹在中间多难做人?整个就是现代版婆媳关系下的受气包,里外不是人。

….

「那我们这些方略……」韩尚书心中亦有担忧,那日面见太子之后,太子所展现出的进取精神,让他这个户部尚书很是振奋,停止占役这事儿他也想了很久。

如果施行不下去,他是会真的失望的。

「照议吧。」李东阳开口,「殿下的要求我们总归是要先做到。寿宁伯和建昌伯我们也不是就怕了他们。」

大明的臣子连皇帝都敢怼,外戚、藩王这些就更不放在眼里,大家只是担心这些措施落不了地,弘治十一年圣旨之后,到现在不就一直进展缓慢吗?

「议事吧。」刘健最后出声。

……

……

朱厚照本身自然知道,这其实就是宫里的家事。外臣早就被他搞定了,哪怕整军需要费些钱粮,但现在谁敢说个不字?

而宫里的事,说到底就是弘治皇帝搞出来的,弘治皇帝又软弱、有些怕老婆,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张皇后。

有明一代,老朱家对皇后的家世要求不高。当初就是考虑如果本身就是大家族,再出个当皇后的女儿,那有可能对皇室造成威胁。

这种考虑当然不能算错,事实上也挺有道理。明朝的‘外戚之患,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但任何事都有两面性,便是皇后出身小门小户,她容易……怎么说,她容易没见识!

比如说小气、不识大体、护短、没有所谓的‘母仪天下,的素质。

没办法,一个法子不能两头占好处。

现在从小门小户选,那说明皇后的娘家人以前过得一般,至少不是什么大贵之家,一朝得势,就喜欢给娘家人把这些‘缺儿,都补上。

娘家人呢,确实没富过,一看闺女都是皇后了,那还不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张家人是这样。

其实周太皇太后那边,周氏也差不多。属于大哥别笑二哥。

别看周太皇太后现在天天诵佛念经、与世无争的样子。那是她年纪大了,曾孙子都出来了还搞什么?

其实她年轻时候可没少斗过,她是朱祁镇的贵妃,朱祁镇还有一个恩爱的钱皇后,但钱皇后没生儿子,这节骨眼周太皇太后生了,也就是朱厚照的爷爷朱见深,这家伙,估摸坐月子的时候心里就开始滴咕、有想法了……

朱祁镇后来还被抓走,搞个小叔子当皇帝,周太皇太后这些人能顺心?结果后来朱祁镇回来又登基……终于到了儿子朱见深当皇帝了,又出来一个谁都碰不得的万贵妃……

这一顿折腾下来,依然屹立在皇宫之中的周太皇太后,可不是只会念念经的老太太。

这些事情,朱厚照光是想想也觉得头疼,反正他以后的舅老爷要是敢这副德行,皮都给他扒了。

也不知道是哪个混蛋唱的要美人不要江山,你去试试,像宋徽宗那样,美人都叫敌人给捉去?

….

坤宁宫中。

朱厚照到的时候,张鹤龄和张延龄果然已经到了。

「儿臣,参见母后。」

他余光还扫了一眼自己这两位舅舅,张家两兄弟大约是想起来前次被打的板子,所以心里有些发毛,但在坤宁宫,他们还是有底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