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我的鸟语【中】

即使弱小如老鼠,其吱吱之声,未免无意。

肥壮如家猪,其嗷嗷之语,亦未免无义。

蝴蝶翩翩起舞,难道是神经发作?!

俗语说,“狗用不嫌家贫”,羊有“跪乳之恩”。

鸟兽虫鱼,以关爱之心招之则来,以痛恨之心驱之则去。

因此,此中亦有真义。

但狗之吠、鼠之吱、羊之咩、象之嘶、虎之啸、鸟之语,如此等等,人或许可以模仿,但难以领会背后之真义。

此即人言之“缺”,人智之“蔽”,人慧之“障”。

如果修士无法理解鸟兽虫鱼之语,人何以能言花草树木、河湖山峦、天文地理背后无真义,何能言其背后无真语?

如果执拗于此,则言必有“缺”,智必有“蔽”,慧必有“障”。

如此,则难以求真,更难以达道矣!

这也就是说,要求真悟道,必要破除言缺、智蔽和慧障。

——

要达到这“三破”,就须知“道”如果可以用人之言语来表达,那它就不是常道。

因为它必受人言之缺乏。

如果某物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不是常在“名”。

因为人世间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

世界之大,人言之多,物之繁复,都难以尽数。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与不乐?

鱼非我,焉知我之乐与不乐?!

无他物之“道”,无他物之“名”,则必失其本真。

而要得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须知凡人之行为,于修士亦大有启发。

因此,要求真寻道,要多读书、多游历、多观察。

要从作为万物的“有”中去观察体会“道”这一本真的端倪。

反之,也要从道这一无可名状的“无”中去体察混沌流变、阴阳相交和万物生灭之奥妙。

体察万物与道之勾连,历经万世,穷尽心血,有大能先贤,视物入微,由万物而入五行,明金木水火土之属性,知灵气、灵地和灵物之所在,晓五灵根沟通天地万物及物之本源之玄妙,因此而有《驭金本经》、《驭木本经》、《驭水本经》、《驭火本经》和《驭土本经》等修炼法门之创立。

——

五灵根之窍穴,涉及五行,未及阴阳,离混沌本真甚远。

而阴阳之为物,既然较五行为精,则必微小。

附以五行之灵气,则既有五行之长处,亦有圆润、饱满、无缺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