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激活心焰术

“承恩,”崇祯突然开口,声音平静,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觉得,朕今日的威慑,有几分奏效?”

王承恩沉吟片刻,小心措辞:“奴才以为,九成以上的官员会因今日之事暂时收敛,但中立派未必完全站在陛下这边,而那些利益受损者,只会更加隐秘地与地方势力勾连。”

崇祯微微点头,似乎并未惊讶。他缓缓站起,双手负在身后,语气冷然:“正因如此,朕需要更深一层的布局,不能止步于震慑。”

他回头看向心腹大太监,声音陡然转冷:“传令下去,玄卫必须将陈时庸的所有书信往来、人际网络一一清查。今日虽逼得他屈服,但朕不想留下任何隐患。”

“是,陛下。”王承恩行礼领命,脸上带着一丝肃然的敬意。玄卫的行动效率一向极高,若让陛下亲自交代一件事,便绝无半点敷衍的余地。

几刻钟后,崇祯的目光转向案几上的朝会奏折。他拿起一本,翻看几页,眼神逐渐转冷。这些奏折中,几乎没有提及改革的进展,反倒多是一些陈词滥调的保守建议。显然,朝中中立派依旧在观望,并未完全倾向于支持。

心镜术的回忆浮现在脑海中。早朝上,崇祯不仅用心焰术震慑了陈时庸,还用心镜术窥见了其他官员的反应。那群跪伏于地的大臣,有的目露惊恐,有的暗藏思索,但更多的是犹豫。

“这些人……”崇祯喃喃低语,目光冷冽,“只看利益而不看忠诚。可笑,朕竟还以为他们中会有几个清醒之人。”

“陛下不必忧虑。”王承恩沉声安抚道,“改革本就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今日震慑已是开端。奴才敢断言,那些犹豫不决的中立派,在局势明朗后,必然会转向支持。”

崇祯嗤笑一声:“明朗后?朕可没那个耐心。”他看向王承恩,语气平静却透着凌厉,“这些人既然犹豫,朕便让他们看清,站在朕的对立面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崇祯再次坐回龙椅,轻轻敲击着案几,思索着下一步的行动。今日心焰术的使用虽说震慑了朝堂,但对整个改革的推动却只是初步的手段。

“地方士绅的问题才是根本。”崇祯低声道,“河南的事不过是开端,若不趁此机会对整个士绅阶层动刀,恐怕朝廷永无宁日。”

王承恩谨慎答道:“陛下所言极是。奴才建议,趁陈时庸胆寒之际,将他所涉及的地方网络一网打尽。届时,不仅朝堂震动,地方士绅也会被彻底孤立。”

“不错。”崇祯点头,“但光是震慑还不够,朕还需要一个旗帜——一个真正能够推动改革的代表人物。”

王承恩微微一愣,试探着问道:“陛下是指……叶知秋?”

崇祯的嘴角微微扬起,露出一丝笑意:“叶知秋年轻有为,又出身寒门,他才是朝廷未来的希望。明日开始,让他更多参与税改事宜,朕要让那些旧势力看看,什么叫真正的改革之力。”

殿外,一阵清风拂过,带走了晨间的寒意。而乾清宫中,崇祯俨然一副深谋远虑的模样。

此时的沉默并非止步,而是更深的谋划与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