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们听闻,眼中满是渴望,纷纷暗自思量自己是否有机会获此殊荣。吏部尚书干咳一声,上前说道:“殿下,如此爵位,实乃我大明文官之幸事。只是选拔标准,还望殿下明示,也好让我等心中有数,往后也好为朝廷举荐贤能。”
朱雄英冷笑一声,道:“哼,标准自然是要有的。首先,此人需对儒家经典有深厚造诣,品德高尚,无贪污腐败等劣迹。其次,在地方或朝中任职期间,需有显着的政绩,且为弘扬儒家文化做出过实际贡献。若有人心怀不轨,妄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此爵位,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时,一位御史小心翼翼地问道:“殿下,那孔家之人,是否也有资格参与这‘崇文伯’的选拔?”
朱雄英目光冰冷地看向他,说道:“孔家之人若符合条件,自然可以参与。但本殿下丑话说在前头,绝不会因他们是孔家后裔就有所偏袒。一切都以律法和选拔标准为准。”
刘三吾挺了挺自己早已经佝偻的腰背,腰背挺得老直了,内心狂喜,“这位置舍我还有谁可以!” 他自恃饱读诗书,对儒家经典的钻研在朝中罕有匹敌,又主持过多次科举,为朝廷选拔众多人才,在弘扬儒家文化方面,自觉功勋卓着。
刘三吾越想越激动,忍不住跨出一步,恭敬说道:“殿下,圣明,老夫自入仕以来,一心钻研儒家经典,主持科举,为朝廷选拔贤才无数,又常年致力于教化民众,弘扬圣教。自觉于这‘崇文伯’之位所需条件,倒也颇为契合。”
此言一出,其他文官纷纷侧目,不少人心中暗忖,刘三吾的确有几分底气来竞争这“崇文伯”。
但也有人心中不服,觉得刘三吾此举过于急切,吃相难看。
朱雄英看着刘三吾,神色未变,淡淡说道:“刘大人,你资历深厚,对儒家文化的贡献,本殿下也有所耳闻。你们自己举荐吧。”
朱雄英眯起了眼睛,不发一言,只是静静地看着这群文官。
朝堂上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旋即又被一阵嗡嗡的议论声打破。文官们面面相觑,都在权衡着自己在这场竞争中的胜算,同时也在观察着其他人的反应。
一位年轻的翰林修撰站了出来,他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自信:“殿下,下官虽资历尚浅,但在编撰儒家典籍方面,颇下了一番苦功夫。去年完成的《儒学新论》,在士林之中也获得了不少赞誉。且下官在地方任职时,积极兴办义学,让许多贫寒子弟得以启蒙。自觉也为弘扬儒家文化略尽了绵薄之力,恳请殿下考量。”
话音刚落,一位御史冷哼一声,说道:“哼,编撰几本书,兴办几所义学,就敢觊觎这‘崇文伯’之位?老夫在监察百官之余,也时常深入民间,宣扬儒家礼义,所到之处,百姓无不尊崇。论对儒家文化的推广,岂是你这小辈可比?”
年轻的翰林修撰涨红了脸,正要反驳,却被另一位年长的尚书打断:“你们都别争了!这‘崇文伯’之位,当以对朝廷的贡献和在儒家学界的威望为考量。老夫主管礼部多年,主持过多次重大祭祀活动,又参与修订多部朝廷典章,其中融入诸多儒家理念,这等功绩,你们谁能相比?”
众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
这时,一直沉默的孔家一位旁支子弟站了出来,他神色庄重,语气沉稳:“殿下,我孔家虽出了孔讷这等逆贼,但我等旁支子弟,一直恪守祖训,研习儒家经典。晚辈自幼饱读诗书,以弘扬圣教为己任,也曾在族中教导子弟,传播儒家文化。若能有机会参与竞争‘崇文伯’,晚辈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朱雄英淡淡的说:“退朝。”声音不大,却如同重锤,瞬间压下了朝堂上激烈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