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孤高的王安石

后世梁启超便感叹:当时君子皆不愿与王安石为伍,只好选择与拥护变法者结盟,却又成为君子们攻击王安石的理由,实为不公。”

小主,

“自熙宁七年遭遇旱灾和流民图事件后,变法派内部四分五裂,王安石本人也无力掌控局面。

王安石长子王雱,更是因忧劳成疾,于熙宁九年病逝。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王安石,从此潜心学问,不再过问政事。

那场轰轰烈烈的变法由几次摇摆的神宗继续推进,直至九年后神宗驾崩。

元佑元年,

王安石的熙宁变法被司马光的元佑更化彻底终结,新法全数被废。

曾批评王安石变法操之过急的司马光,

在废除新法时却同样表现出了急不可耐的一面,

甚至连苏东坡都怒称司马光为‘司马牛’。

元佑八年,

年轻的宋哲宗在高太后去世后掌权,重新推行变法。

朝堂上的新旧两党陷入无休止的互相攻击之中,新法旧法的孰优孰劣,也已变得不再重要。

政策的反复变化让民众和官员无所适从,法条推行效果大打折扣。

党政争论的焦点,已经从‘惠民’沦为了意气甚至是仇恨之争,对国家、民生变得毫无裨益。

直至北宋灭亡,这段历史也充满了无奈与叹息。”

“即便在政敌司马光的眼中,王安石的德行也无可指摘。

他的才华与远见卓识,历来为世人所公认,堪称古今罕有。

甚至有人感慨,若非他执意推行那场毁誉参半的变法,仅凭其深厚的学识与卓绝的文采,王安石在历史长河中的形象也必将璀璨夺目。

然而,王安石终究是王安石,能说出‘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这句话,可见他心气之高。

无论后世会对自己如何评价,王安石依旧按照心中的理想前行。

他不屑于迎合朝中权贵的举荐,甘愿远赴偏僻之地,亲历民间疾苦。

面对高位,他屡次婉拒,却在执掌大权后,以雷霆之势推行变法。

他的孤高,

他的刚毅,

他的执着,

都在历史的舞台上淋漓尽致地展现,成为那个时代最鲜明的注脚。

可悲、可叹、可敬!”

【华夏历史十大悲情人物第八位:'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王安石,盘点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