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为忠良洗脱冤屈(五千字章)

刑部按省份分为十三清吏司。北直隶清吏司就是其中之一。

进了值房,杨一清直截了当的来了一句:「我不喜欢锦衣卫的人。特别不喜欢常镇抚使你。」

常风愣住了。

以他现在的地位,六部的郎中们争先恐后想巴结他。

可头回见面,杨一清竟直接说不喜欢他?

常风不动声色的说:「杨郎中,我以前没得罪过你啊。」

杨一清正色道:「锦衣卫凌驾于律法之上。对待百官想抓就抓,想用刑就用刑,想杀就杀。这个衙门就不应该存在于大明!」

「你常镇抚使更是恶名满京城。仗着皇上的宠信,行屠夫之实。」

「我不耻于跟屠夫为伍。」

杨一清的胆子太大了!竟直呼常风为「屠夫」。这大大出乎常风的预料。

常风道:「你说我是屠夫,但我告诉你,我杀的都是该杀之人!」

「大明官场中该杀之人太多。我也只能担上屠夫的恶名。」

常风其实很担心,杨一清是个腐儒一根筋。不让他参与调查王恕弹劾案。

那他就白来刑部了。

万万没想到,杨一清正色道:「不喜欢你归不喜欢你。为一代名臣洗脱冤屈,我还是要与你合作。」

常风道:「杨郎中也认为王部堂是冤枉的?」

杨一清答:「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王部堂刚正不阿,在任六年,让无数尸位素餐的庸官丢了高位。」

「那些人联名上这道折子是在报复!」

常风夸赞杨一清:「兄明人也!」

杨一清翻开了那本所谓的「罪证」——《王天官传》。

这是王恕的一本自传。官员写自传,并不是现代人独有,由宋而始。

常风跟杨一清仔细翻看了《王天官传》。发现里面的确有许多诽谤先皇的大逆不道之言。

譬如说先皇醉心房中术,王恕屡屡劝谏。

说先皇昏聩,多用小人,王恕多次劝阻。

更绝的,说先皇有不举之疾,爱用壮身药。王恕上书,劝先皇停用壮身药,保重龙体。

夭寿了!直接说皇上软......典型的大逆不道。

常风道:「杨郎中,我觉得王部堂不会糊涂到这种地步。把这些掉脑袋的话写进自传之中。」

杨一清道:「我也觉得这本《王天官传》有假。」

常风又道:「我早朝时,听刘文泰读参劾王部堂的折子。折子用词犀利,每个字都像一把刀。」

「行文不像是一个久任太医院的人所写。倒像是老御史言官的手笔。」

杨一清道:「这样吧。咱们先去王部堂府上,问一问这自传的真伪。」

常风道:「好。咱们这就走。」

二人来到了王恕的府邸。

七十六岁的王恕本就百病缠身。上回跟丘濬大吵了一架,他的病情更重。如今已经卧床不起。

常风和杨一清来到了王恕的病榻前,说明了来意。

王恕病得眼睛看不清楚东西,只能让常风把那本自传念给他听。

常风念了整整两刻功夫。

王恕道:「这自传有假!前朝女干患庸相当政时,我曾短暂的告病回乡。」

「回乡时,我托一位青年时的好友写了传记。」

「可是,里面哪里有那些大逆不道之言啊!」

「你所念,有七成是我自传的原文。另外三成大逆之言是旁人加上去的!」

常风脱口而出:「果然!」

刘文泰府邸。

刘文泰正在跟自己的好友,御史吴祯弹冠相庆,饮酒作乐。

刘文泰笑道:「吴兄,还是你擅长写参劾折子!今早我在奉天门朗读,简直把文臣武将都给震住了!」

常风的猜测是对的。参劾折子并非刘文泰起草,而是吴祯捉刀。

吴祯愤愤然的说:「本来我是正四品的右佥都御史。王恕掌了吏部,竟把我一贬到底,让我做小小七品御史!」

「有仇不报非君子!」

刘文泰道:「对!本来我板上钉钉能高升四川盐茶转运使。一任三年起码能赚个上万雪花银!」

「可王恕那老东西给我使绊子!挡我财路!」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啊!杀父杀母之仇岂能不报?」

吴祯有些担忧:「只是,在自传上作假,我始终捏着一把汗。」

刘文泰笑道:「老兄不必忧虑!我都查清了。王恕的真自传,只在他老家陕西三原府印了三百册,分赠亲友。」

「这回我下了血本,掏了两千两银子积蓄,印了五千册假自传。几乎放在了京城所有书铺中!」

「假的比真的多,假的也成真的了!」

吴祯吃惊:「两千两?刘兄真下血本啊!」

刘文泰说起了生意经:「当官就像做生意。没有投入,哪有回报?」

「我花了两千两,若能扳倒王恕,当上四川盐茶转运使,回报至少是五倍!」

「做大生意,岂能心疼小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