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为了表彰袁可立的功绩,朱由校将袁可立的实职给升到了兵部尚书,而孙承宗与朱燮元两人则依然是兵部左侍郎,胡应台更是只有兵部右侍郎。
至于另外的两位总督,魏广微挂户部尚书,而亓诗教则是挂户部左侍郎。
虽然朱由校说是让总督挂正二品的尚书衔,但实际操作中还是进行了区别对待,还是要凭忠诚、政绩、军功与资历说话。
在经过了近半月的行军后,从辽东班师回朝的曹文诏大军终于回到了阔别许久的京城,而在距离朝阳门三十里外新修筑不久的水泥路大道上,这里早已等候了由瑞王朱常浩代表皇帝率文武百官早早等候在此。
虽然朱由校很想自己亲自率文武百官出迎,但怕死的他依然选择当起了缩头乌龟,躲在了皇城内,继续由亲王代替他出面。
但是,怕死的朱由校早已让光禄寺在皇极门准备了盛大的庆功宴。
而每到这个时候,朱由校也发现了三大殿的好处,在庆功宴结束之后,朱由校便将新三大殿设计工作交给了格物院工程分院。
朱由校对于三大殿设计的要求是,保留过去传统的外观,但要去掉过去密密麻麻占据很大一部分位置的金丝楠木承重柱,让宫殿内部成为一个毫无遮挡的开放式空场,而且建筑材料由原先的纯木质结构换成了砖石结构。
虽然朱由校也尊重传统建筑文化,但他更需要讲究实用性与安全性,三大殿自永乐年间被建成后,已经先后遭到了三次大火,分别是永乐十九年、嘉靖三十六年与万历二十五年,三次大火中,三大殿皆被焚毁,而且连带着周围的后三宫及门楼也被波及。
历史上的三大殿在天启七年竣工后,李自成在逃离京城前,一把大火又焚烧了紫禁城内大部分的木制建筑,而后面的满清入住紫禁城后,三大殿在被修复后,反而很少发生火灾,真是咄咄怪事。
有鉴于三大殿在大明历史上遭受过的“辉煌战绩”,朱由校不得不放弃纯木结构,改为不易遭火的砖石结构,关键还能省不少钱与缩短建造时间。
至于文物价值,不好意思,作为大明王朝的门面,过个一两百年,便也就成了意义重大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