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世蕃的这个办法可以说算是个好办法,毕竟在既不影响盐引的信誉的情况下,似乎只有这个办法才能解决现在严重的盐引壅塞问题,但是朱载坖很清楚,这个案子可不好办。
这些囤户也绝对不是什么好招惹的,汪道昆出身的徽州盐商已经算是大家族了,不仅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而且在官场上也也算是颇有实力的家族了,汪道昆自己位居兵部尚书蓟辽总督,他家族中进士、举人也不少,参政、按察副使、佥事也是有的,可是面对这些囤户依旧是无能为力,汪道昆这个天子近臣的面子都不管用,可见他们的势力之大。
要去动他们,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行。
朱载坖问道:“朕闻德球精于此事,可否为朕分忧啊?”
说实话,朱载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严世蕃,毕竟小阁老也不是什么正经人,底线这种东西对于小阁老来说就比较灵活了,时有时无,而且严世蕃对于这些阴谋诡计的东西,那是十分的精通,玩这些严世蕃绝对是高手,他去办此事绝对可行。
但是严世蕃显然不想去干此事,严世蕃认为自己现在还是要低调一点,而且严世蕃的名声实在是太臭,恐怕朱载坖就算是想用严世蕃,满朝的官员们也不会同意,用他当个所谓的文思院使,不过是朱载坖身边的弄臣罢了,可真要是让严世蕃总理盐政的话,恐怕整个科道都要沸腾的。
而且严世蕃的杀伤力实在是太大,他老人家一出山,囤户们肯定会有所警觉,所以严世蕃认为自己不适合到前台去了。
当然还有一点严世蕃没说,就是严世蕃也担心自己成为弃子,毕竟这事得罪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严世蕃自己将心比心的想,要是自己是囤户的话,谁要是这么搞自己,那自己不得弄死他才是怪事了。
现在自己可没有首辅老爹了,要是万一人家时候报复,自己这个小身板恐怕难以吃得消,而且这种事情到最后总是要安抚一下他们,给个交代的,而往往皇帝的选择就是杀条狗意思一切,老朱家最会干这种事情了,太祖朝的毛襄等人不就是如此,所以严世蕃才不想去干这个脏活呢。
但是眼下朱载坖确实是没有什么好的人选来干这事,要是朱载坖真的找得到人选的话,也不会把主意打到严世蕃身上了,毕竟朱载坖也很清楚,让严世蕃去总理盐政,面临的反弹会有多大。
但是小阁老是何等样的人?当即就决定卖了赵文华,严世蕃向朱载坖推荐赵文华去办此事,朱载坖一想,似乎还是确实有可行之处,作为干兄弟,赵文华的底线和严世蕃一样灵活,黑的话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赵文华之前连自己的干爹严嵩都敢背刺,确实是可以考虑的人选。
严世蕃为了让朱载坖坚定想法,还添油加醋的说赵文华的各种适合的原因,赵文华当过浙直总督,对于东南的情况是相对比较熟悉的,而且赵文华是浙江慈溪人,在盐政的问题上,浙江盐场和两淮盐场一直是矛盾重重,主要是由于行盐地区的争议,大明就这么大,淮盐多行一府,就意味着浙盐少行一府,所以让赵文华去办此事,确实可行。
严世蕃当然是极力推荐赵文华了,这个时候什么干兄弟,亲兄弟都得被小阁老拉来顶雷,小阁老的道德水准一贯的稳定。
朱载坖并没有第一时间答应,而是表示自己要思考一下。
等严世蕃走后,朱载坖召见了高拱,高拱向朱载坖陈述了鄢懋卿、庞尚鹏等人的意见,高拱也认为庞尚鹏的策略并非是治本之策,而是单纯的治标。
但是鄢懋卿的这个想法实在是过于大胆了,而且风险和代价太大,大明现在是承受不起的,一旦盐引的信誉崩盘,占大明太仓现银收入一半的盐税就要受到影响,谁敢承担这个风险?即便是高拱也不敢轻易下这个结论。
不过高拱也认为,鄢懋卿说的确实有些道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盐政问题,消化掉这些滥发的盐引确实是必行之举,但是应该怎么消化,一时半会儿高拱也还没有想到。
朱载坖一面令高拱继续与诸位臣子们商量,务必要搞出稳妥的办法,一面开始摸底了。
朱载坖令锦衣卫指挥使掌南京锦衣卫事严绍庭、锦衣卫指挥使掌本卫北镇抚司事陆绎分别在南京、扬州开展调查,一方面是调查这些大盐商囤户的资本情况,还有就是他们的背景,朱载坖想要知道他们的根底情况,然后在决定怎么对付他们。
朝廷开始关注盐政的时候,这些盐商们也开始行动起来了,囤户们的耳目很灵,之前张居正和庞尚鹏在南京商量的时候就已经被这些囤户们所知了,盐商们开始行动起来,想要打听朝廷的各种情况。
他们主要寄希望于两个人身上,一个是现在的内阁首辅李春芳,他就是扬州府人,有老乡的关系,盐商们很快找上门来,盐商们希望从李春芳这里得知朝廷的动向,但是李春芳表示自己并不知道相关的情况,李春芳倒也没有欺骗他们,此事朱载坖直接交给高拱办理,李春芳虽然是首辅,对于其中的情况也确实是不知晓。
即便李春芳知晓,也不会告诉这些盐商的,李春芳很清楚,朱载坖对于厂卫的控制是很严的,盐商们自以为自己做的天衣无缝,但是实际上说不定早就在厂卫的关注下了,再说了李春芳出身于寒素之家,和这些盐商素无交情,凭什么向他们泄露朝廷的密辛。
而盐商们找到的另一个人就是总督京营戎政临淮侯李庭竹,李庭竹之前长期担任漕运总兵,又世居南京,和这些盐商确实曾经有过交情,但是这等事情,李庭竹也确实不知,无法为盐商们提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