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对权力的执着,使得她能够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但同时也导致她在个人生活中,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慈禧的特殊之处在于,她将权力置于一切之上,甚至超越了亲情,爱情等基本情感。她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出了自己的强势和决断力,成为了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她的行为和决策,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边同治皇帝刚刚咽下最后一口气,那边慈禧就已经召集了王公大臣们,开始了挑选新皇帝的碰头会。
因为同治帝没有子嗣,所以必须从他的同辈或后辈中,挑选皇帝。在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有人提议立恭亲王奕欣的儿子载澄为帝,但遭到了其他人的反对。
也有人提议立溥伦为帝,但同样被否定了。最后,在慈禧的授意之下,醇亲王奕譞年仅4岁的儿子载湉,成为了新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个决定,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担忧。他们认为载湉年纪太小,无法承担起治理国家的重任。而且,醇亲王奕譞一家,与慈禧太后关系密切,这可能导致权力,过于集中在慈禧手中。然而,慈禧太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迅速安排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她对朝政的掌控。
新皇帝即位后,慈禧太后继续垂帘听政,掌握着实际的权力。而年幼的光绪皇帝,则需要接受严格的教育和培养,以适应未来的统治角色。同时,宫廷中的政治斗争也日益激烈,各方势力都在争夺权力和影响力。
值得一说的是,慈禧挑选载湉作为新皇帝,这绝非是一个仓促随意的决定,而是经过了一番极为审慎的深思熟虑。
首先,醇亲王奕譞乃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他既是咸丰皇帝的亲弟弟,也是同治皇帝的叔叔。如此特殊的身份背景,使得由他的儿子载湉,继位具备了一定的合理性。自然,在辈分上继位的光绪皇帝,是同治皇帝的弟弟辈。
从传统的皇位继承规制来看,将载湉先过继给咸丰皇帝,然后再接替同治皇帝的皇位,这完全符合兄终弟及的规制。这种规制在古代封建王朝的皇位传承中,并非罕见,有着一定的历史依据和传统遵循。
例如,在过往的某些朝代,当皇帝无子或出现特殊情况时,兄终弟及的方式被采用以确保皇位的顺利传承,维持王朝的稳定和延续。
而且,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这种继承方式也更容易被朝廷大臣和民众所接受,减少了因皇位继承问题可能引发的动荡和纷争。
慈禧选择载湉,或许也是看中了醇亲王奕譞家族的势力,相对易于掌控,能够为她继续把控朝政创造有利条件。慈禧此次挑选载湉作为新皇帝的举动,无疑也是清朝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对后续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且,载湉的生母,乃是慈禧的亲妹妹。如此一来,载湉又无疑算是慈禧的娘家外甥。从血亲关系的角度来讲,载湉和同治皇帝的血缘关系,确实是最为接近的。
其次,此时的载湉年仅 4 岁。要知道,这个年龄比起同治皇帝继位时,还要更小。皇帝如此年幼,心智尚未成熟,缺乏足够的执政能力和经验,这就为慈禧继续把控皇权,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就拿历史上的情况来说,年幼的皇帝往往需要依靠年长且有权威的人物,来辅助理政,而慈禧正好借此机会,得以长期掌控朝政。
最后,载湉的生父醇亲王奕譞,其个人能力相较而言比较一般,远不及他的哥哥奕?那般出众。并且,醇亲王奕譞性格较为温顺,对慈禧的旨意向来比较听话,几乎是言听计从。
正因如此,慈禧认为醇亲王奕譞,比较容易把控,由他的儿子载湉继位,发生夺权政变的概率极小。这使得慈禧能够更加安心地维持自己,在朝堂上的绝对权威,继续推行她的政治意图,而不用担心受到来自内部的强烈反抗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