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史之乱爆发。
72岁的唐玄宗携家眷逃离长安,太子李亨登基,为唐肃宗。
杜甫听闻,即刻北上,却被叛军俘获,押回长安。
至德二年,郭子仪攻长安,杜甫脱逃。
杜甫逃出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直奔新帝的大本营。
新帝感动,赐予他左拾遗一职。
然而乱局之下,他很快陷入纷争,险些丧命。
杜甫为之努力一生的出仕报国梦,和所有人认为的永不落幕的大唐,一起结束了。】
杜甫天幕,那上面的字字句句,敲击在他的心头。
他苦笑,自己努力这么多年,最后竟然落得一场空吗?
大唐的繁华背后,是日益腐朽的根基,是人才埋没的悲哀。
然而视频播放的内容并未结束。
画面一转,时间已经到了759年。
【乾元年末,唐军战败,裹挟在逃难人群中的杜甫,由洛阳途径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晓行夜宿。
见惯了民生疾苦,他感觉到国家的衰亡。
他忠实记录下了眼前所见,没有虚构,没有煽情,他将史,写为了诗。
每一句诗,都如同一柄利刃刺痛人心。
他们是杜甫创作历程上的里程碑,也是历史永远的伤痛。
颠沛流离,辗转漂泊,年过半百的他一无所有。
幼子饿死,他为天下苍生发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不平之声。
茅屋在风雨中飘摇,他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他尝遍了底层痛苦,无法不在低处徘徊。
因为,他本就是“天地一沙鸥。”
公元770年,59的杜甫,在湖南一条小船上,走过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