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是纯粹的因为舞蹈,还是有点别的想法,赵延年就不知道了,也不在乎。
权贵子弟,酒色从来不是问题,汉人风气开放,也不把这当回事。
再说了,七八岁的孩子,能有多少色欲方面的想法,大多还是出于对美好事物的自然流露罢了。
——
得了胡姬,李陵明显与赵延年亲近了许多,不再那么高冷了。
习武时也积极了许多,有不懂的就问。被赵延年批评了,也只是笑笑,并不生气。
他给小胡姬取名飞燕,喻其身体轻盈如燕。
小飞燕人如其名,的确身轻如燕。不仅身体柔软,弹跳力惊人,还擅长袖舞。
两三丈长的丝帛,中间缠在腰间,靠身体转动和双臂摆动,就像加长的手臂一样灵活,能玩出很多花样,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最让赵延年赞叹的,还是她的平衡能力。
即使是在飞奔的马背上,她依然能轻盈舞动,宛如平地。
好奇之余,赵延年也问过小飞燕的师承。
让他大感意外的是,小飞燕是西域人,但她的舞技并非来自西域,而是来自赵国。
但李陵却一点也不意外。
他告诉赵延年,赵国歌舞天下闻名,长安的歌舞伎至少有一半来自赵国。赵国女子不仅擅长歌舞,而且身材高挑,容貌出众,是出美人的地方。
赵女甚至是优秀歌舞伎的代名词。
赵延年想起了后来迷得汉武帝不要不要的李夫人,不禁恍然。
是我孤陋寡闻了。
比起舞蹈,赵延年更关心的还是教导李陵。他让李陵向小飞燕学习马上舞的技巧,尤其是如何适应马背的起伏,保持平衡,并体悟其中的道理。
这有点像太极拳里的雀不飞,也就是拳劲中的听劲、化劲。
道理很简单,做起来就难了。
出于和陇右李氏保持一定距离的初衷,赵延年并不打算将自己的武艺全盘托出。可是想到陇右李氏的遭遇,尤其是李陵本人的悲剧,他又想做点什么。
最直接的办法,不是教李陵武艺,而是改变他的性格。
思来想去,赵延年还是觉得,决定陇右李氏三代人命运的未必是李广杀俘带来的厄运,而是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
从他与李椒相处的几天来看,李氏子弟是那种典型的西北武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乎所有人,包括跟着李陵的那四个亲卫。
崇尚勇武,敬畏强者,却又负气凌人。
比他强的人,他会非常客气。不如他的人,他又会非常傲慢,甚至是野蛮,不把你当人看。
这就导致了他们的矛盾性格。
一方面,他们爱兵如子;另一方面,他们又草菅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