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待势而行

大汉兵王 老周不庄 1429 字 3天前

王戍长的话半真半假。

眼下儒生的确不受待见,尤其是这边塞。可是王戍长讨厌儒生的根本原因却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他不识字,以至于影响了升迁,只能在诸塞之间来回辗转。

高阙塞是诸塞之中规模最大,位置最重要的几个要塞之一,也可能是王戍长仕途的尽头。

他不再年轻了,选人也选不到他。

眼看着朝廷与匈奴连番大战,封侯的机会就在眼前,却与他无缘,心里着实憋了一肚子火。

“刚收到的公文,郡府回复了,前些天的确有一些匈奴人到石门塞请求内附,大致情况和你们说的差不多。但那些匈奴人已经起程去了长安,无法验证你们的身份。他们离开之前,也没提到你们。”

王戍长笑笑,露出一口不再整齐的牙齿。“所以,你们还得在我这儿待一阵子。”

赵延年和赵破奴互相看了一眼。

“那就麻烦王叔了。”赵延年说道,语气平静,仿佛在说与他无关的事。

“不麻烦,不麻烦。”王戍长笑得更加开心了。他向前挪了挪。“那个……我已经派人去九原调你们的户籍,只是过去这么多年,之前又是匈奴人作孽,这户籍什么的未必就有。不过我相信你们,琢磨着以逃归的名义,让你们重新落户,你们看……怎么样?”

赵延年没说话。

赵破奴说道:“依戍长的意思,我们该落在哪儿?”

“当然是临河城。我有老朋友在临河县,就是管户口的,应该能帮上忙。”

赵破奴歪了歪嘴,没吭声。

王戍长转头看向赵延年,眼神热切。

赵延年也没吭声。

对他来说,在哪里落户都没关系,但赵破奴却有些不情不愿。

临河属于朔方郡,他的家乡九原则属于五原郡,不仅不同县,还不同郡。

而且临河是新建的县,眼下连城池都没有,还在图上。

九原则不同,不仅是五原郡治,有现成的城池,各种条件也比临河强得多。

如果能回到九原落户,肯定要比临河好。

但王戍长的意思也很明白,如果他们不肯,只怕还要在这里多待一些日子。

什么时候派人去查,又能不能查得到,还不是王戍长一句话。

他要说查不到,你们就是逃奴,或者有罪的亡人,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