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为上将者需劳心

廉颇也好,田单也罢,多想说一声:将军勿忧,吾等已有计议!

可惜面对如此情形,谁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而一旦事有不谐,满盘皆输,不论廉颇还是田单都不敢轻易决断,而赵括的话已问出,劳心劳力也罢,已然避无可避!

随即,便由廉颇开头,慢慢将二人的想法、策略以及争论点,对赵括详加阐述了一遍。

闻言的赵括,对着舆图,也随之陷入了沉思之中。显然对于二人的计划,赵括虽已有所准备,却还是颇感棘手,一时间更难于抉择。

归根到底,还是兵力不够啊!

看看人家秦国,被围了十几万,说话间又能带出十几二十万大军前来解围。反观自己这边呢?漫说是如今占据着优势,即便是历史上四十万大军深陷重围,赵国朝廷也未能及时发出得力之援军来救。

好容易东拼西凑地整出了个两三万人的援军,一见故关被夺,立即就调转马头回邯郸去了,甚至连试探性的进攻都没有。

当然了,这也更秦赵两国的根本国力脱离不了关系。

只是两相比较之下,历史上赵国的战败,真的只是一个赵括造成的吗?

回到如今的战场,其实最好的办法,也是最为稳妥的办法就是向赵王要援军。

相较于秦国援军的千里奔袭,不论是从代地经阏与而南下,又或是自邯郸过故关而来,赵国的援军到来的路程都比秦军短了一半还多。

可以说,只要赵王愿意,赵国的援军便一定能够抢在秦国援军之前抵达上党战场。

而赵括所需要的援军也不算多,三两万便足以。

只要有三两万大军,即便除去了固守三地的部队,赵括手中的兵力也几乎能与秦军所剩的兵力相当,在秦军粮秣缺少的情况下,即便不能速胜,只一味慢慢磨,也能在秦国援军抵达前将上党的秦军给磨圆润了。

到那时,秦军再想两面夹击,恐怕也不太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