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榜首之论

县案首,意味着他将站在此次县试的巅峰,那将是何等的荣耀与辉煌?

要知道在大唐,能够成为县案首,相当于半只脚踏入了秀才的门槛。

因为自大唐立国以来,从未有过县案首在府试中落选的先例。

贾环努力平复内心的激动,面上保持着平静,谦虚地回应道:“学生之所以能够有此成绩,皆因老师悉心教导,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若无老师之教诲,学生焉能有今日之成就?”

简而言之,贾环话中之意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老师教得好。

李相如点头颔首,面带满意之色。

“嗯,你没有因可能荣登县案首而骄傲,此等心性,我甚欣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略作沉吟,他又复言道:“科举之道,为官之路,皆乃心性之考验。若人易满足,骄矜自满,则前路难行,易致折戟沉沙。既然你矢志于功名,则须谨记此训。无论将来遭遇何种境遇,皆须保持初心,切莫骄傲自大,目中无人。须知,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方能行稳致远。”

贾环拱手答道:“学生谨记老师教诲!”

县衙之内,县令杨国忠端坐于案桌之前,面前赫然摆放着两份文采斐然的文章。

只见他拿起其中一篇,细细品读,目光如炬,随后转向另一篇,眉头紧锁,犹豫不决。

正当他陷入沉思之际,目光投向下方的吕游伟,沉声问道:“游伟,依你之见,这两篇文章,哪一篇更适宜定为本次县试的魁首?”

吕游伟闻言,步履从容地走上前来,双手捧起两篇文章,逐一研读。

霎时,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面露微笑,仿佛在与文章中的智慧进行一场无声的较量。

片刻之后,他取出了其中一篇,轻轻地放在案桌上,恭敬地回答道:“大人,依小的愚见,这篇文章更胜一筹。”

杨国忠微微颔首,目光随之落在文章之上,但见他的眉头微微一皱,似是不解,于是问道:“何以见得?”

吕游伟思索片刻,缓缓说道:“此篇文章笔触老练,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智慧,观点亦是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而另一篇虽然笔力遒劲,论点独到,但稍显稚嫩,似乎还未经岁月之锤炼,难以与前者相提并论。”

杨国忠听后,点了点头,似有所悟。

再次拿起两篇文章,细细品读,心中亦在这一刻有了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