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家领会用意,青竹也是让大家赶紧动手。
段流年手起刀落,竹屑横飞;大桥也是抓紧开始削制筐底支撑加固用的竹片。
其他的人也是蓄势待发,为了不让这些人等太久,耽误时间,青竹也是动手帮助大桥和段流年提速,有了他加入,不过一炷香的时间,所有人手里就都有活可干了,他也开始投入了自己那一道工序。
东林王看着眼前这一幅流畅的工序,心中暗暗感叹,真不愧是正宗的匠门之后,先不说这手艺,倒是这速度就已经令人叹为观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个老的,一把刀子耍的虎虎生风,一捧大小的毛竹大头就跟豆腐一样随意劈开,剖篾更是像撕开草梗一般。
还有那个小的,人不过三尺有余,编起二尺的筐底那也是驾轻就熟,不一会儿一个,不一会儿一个,而且打地筐底又紧又实。
这俩人都是一个人负责一个工序,但却能满足后面二十余人的需求,还绰绰有余。
最后一道的那个家伙更是夸张,二十几个人编完筐体的半成品愣是供不上他的动作,他还时不时就能腾出手来帮帮前面工序的人,想要看清他手头的动作更是困难,让人眼花缭乱的。
其实青竹如此安排的用意,东林王也是有些能想明白的,那个段流年放第一道是为了追求速度;那般娴熟的手法也是惊人,而大桥放在编筐底,一来是因为他小,无法承担长时间剖竹的力量,二来也是这筐底也决定了竹筐的形状和牢固程度,只要筐底做好,后续筐体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就行,至于为何青竹自己在最后,也是因为最后的一圈边沿能够保证竹筐最终承重和坚固,而且他自己在最后也能确保前面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还能即使修补调整,这不又有一个筐体篾条拼接处少了半寸的地方,需要他修补以后才能继续收尾工作。
东林王是越看越觉得自己这次找着人了,看着那边上不断叠起的竹筐更是隐隐有了笑意。
他心下盘算着,若是按照这样的进度,定能在明日晌午之前完成四百个竹筐的任务,这样一来,他要做的那件事也就会事半功倍了。
他这边正美呢,刚才搬走一摞竹筐的那名小将又急匆匆地赶了回来,面色凝重,凑到东林王身边悄悄耳语几句。
东林王脸上的笑意也是瞬间收起,目露寒光,沉声道,“果然还是来了,正好一锅端了。你下去准备吧,就照之前的安排!”
小将得了命令,抓紧去办。
其他的人只是听到东林王下命令时的话,那磅礴的气势,就随之爆发,虽然东林王紧接着就收起了威压,但还是惊得他们背脊发凉,仿佛眼前之人随时会取了他们的项上人头,于是赶忙低头更加卖力的干活。
青竹虽然面色如常,但刚才那名小将的话,他却是听得分明。
那小将说的是,“寅时三刻人影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