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慕容飞飞

洪荒鬼医 十斗水 2048 字 9天前

“我就跟我爷爷去了一趟江南,你从江南一路跟踪到川南。说是为了引渡我,为我着想,为我好。好什么好,你这分明就是为难我。当朝律法明明规定,五十九岁之前不能为尼,你这是犯法,你这是犯罪,你这是犯浑。我不从你,才是为我好,也是为你好,你不知道吗?”

“飞飞,你可以带发修行的,可以是居家修行的居士。佛渡有缘人!我净土宗的传世宝器净玉瓶从普陀山洞幽秘境飞出来后,秘境就此封闭了上千年,再也没有开启过,普陀山道场也再无人成佛。我入观音庵半生,宝瓶一直没有动静。当我携带宝瓶入世寻觅有缘人时,宝瓶内的杨柳枝对你产生了灵感反应,你就是慈航普度人。将来必不拘泥于尘世,回归至明洞幽,净白无垢,执掌净玉宝瓶,开启普陀秘境,抵达彼岸世界,见证菩提善果。”真如禅师锲而不舍地说道。

一番话听得慕容飞飞白眼直翻。

“师太,既然慕容姑娘不愿意随你入住佛门,你又何须如此执着呢?”

“任何事,有求就必有苦。佛陀不是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执着于一念,则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就自在于心间。执念太深,带来的是无止境的痛苦和不自在。不仅会让自己不自在,还会对他人造成困扰。”

“佛不是教我们要学会随缘、应缘、了缘吗?不要强求攀缘,是你的谁也抢不走,不是你的强留也徒劳。万事要随缘!‘若能一切随它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不执着、不挂碍,才能究竟觉悟解脱。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或暂时无缘的人,不要强求,万事因缘了,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上官孝天在旁边劝说道。

“宝器指示,甘露枝动,业力相应,菩萨垂怜,千年一遇,佛恩浩重,贫尼不能坐视不理。而且尘世多险,不如庵中静修。‘果’上可以随缘,但‘因’上不能不努力。若贫尼不曾为佛门的兴旺努力过,一生佛心难安!南无阿弥陀佛!”真如禅师缓缓说道。

“若真是菩萨灵感,那必定是为了在世间弘扬佛法,普度众生。那禅师的做法是否符合佛旨呢?我听说我们中原大乘佛教的两大追求,一是崇高的智慧;二是慈悲心。师太心有挂碍,故有恐怖。求人信佛是放不过他人,求己心安是放不下自己。心里放不过自己,是埋没智慧;心里放不过别人,是湮灭慈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佛教追求解脱,师太的做法,不但自己没得到解脱,还深陷其中,也没让慕容姑娘得到解脱,还让她平添了烦恼,师太更是体会了‘求不得’之苦。既没有解脱他人之苦,还失却了慈悲心的自己,令自己受苦。是魔,是孽,是障,是为菩萨添堵!”

“师太本心是为慕容姑娘好,担心她在外面风雨加身,邪魔霸凌。但万般皆苦,只可自渡。众生皆具佛相,也具众生相。欲为诸佛龙相,先作众生马牛。不在婆娑红尘中受苦受难,如何能做到感同身受,从而救苦救难呢?而且,师太能确定开启普陀山洞幽秘境里面是何等世界吗,是极乐还是极苦?或许那边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故而菩萨才将其封印呢?”

“佛说:无常。没有永远相同的状态,今天的慕容姑娘也许无法接受佛缘,明天或许就佛根深种。缘分到了,才会了缘。随缘缘自来,惜福福常在!师太若是痴缠、强求、太执着,那才是对佛法的亵渎,才是对佛法的最大破坏。”

“有觉悟的人说,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苏醒的过程。这个世界层层叠叠地向我们展开,这一刻迷离的面目,下一刻就会清晰;这一刻不能宽恕的人,下一刻就会得到原谅;这一刻不能接受的事实,下一刻就会变得容易理解。就这样,我们不断消除着自我的狭隘、偏激和片面,一点一点苏醒着,活到老,并苏醒到老。若是醒过来的,是佛心,自然不负如来;若是尘心,纵是真经在手,终是痴愚。顺其自然吧,神尼慈悲!”

“南无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施主如此年轻,便这般通透,实在难得!是老尼心急了,一念困于我执,便心生魔碍。今日得到施主提醒,重见佛性,贫尼在此谢过施主。”真如禅师单掌合什,向上官孝天施以一礼。

“神尼过奖了,这万万不可,晚辈受前辈救命之恩,如何是几句话能够相抵的啊!”上官孝天受礼若惊,赶忙鞠躬回礼。

“阿弥陀佛!”真如禅师又宣了一声佛号,然后转头看向慕容飞飞说道:“飞飞,这段时日多有打扰,甚是抱歉。今日就此别过,若是他日有事,可去普陀山观音庵找我,净土宗的方便之门永远为你敞开!”

“嗯!”慕容飞飞嘟着嘴回应了一声,虽然真如禅师让她非常烦,但一路上,出手救了她两次,即使心中恼烦,她也没有发飚暴走。

很多人总是打着自以为是“为你好”的道德幌子,将自己的想法加诸于他人身上,却忽略了生命是自由的,世界是多样的,缘分是奇妙的……

再说了,华夏文明自古受两河流域的影响,华夏子孙的性格里,水之特质非常明显。

上古洪荒,人类受灾,无数先贤治水,从中得出的结论,堵不如疏。堵久水积,必成洪涝。最好的治水之道,不是强行筑坝封堵,而是顺其流向挖渠分流,不仅能解水的洪荒之力,还能引入浇灌,滋养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