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开心眼,留心眼

大明道医 书如期盼 1603 字 9天前

杨凡:“师傅摇摇头,说道:‘都是真的,假的只是称呼。我虽是一个牛鼻子老道,但与和尚走的近,于佛意佛理也有一定的研究,我发现啊,不管是太极眼还是佛眼,归根结底,都是一种眼。’我忙问:‘什么眼?’师傅笑道:‘是心眼。’”

朱青山自言自语道:“心眼?”

杨凡点头,接着道:“不错,是心眼。”

朱青山:“心眼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吗?”

杨凡笑道:“我当时也是这样问师傅的,师傅斩钉截铁道:‘能。开了心眼,既通古今,也辩善恶,既观千里,也查秋毫。’我问道:‘真有这么神奇?’师傅笑道:‘世人本无法,唯人多用心。为什么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是因为他博古通今,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所以才能推算千里之外的事件;为什么仵作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让白骨吐实情?是因为他察言观色,了解人性,了解欲望,所以才能让不能说话的东西说话。’”

朱青山深吸一口气,问道:“师傅可说过怎么开心眼?”

杨凡笑道:“你的所奇,正是我当时所问,师傅当时说:‘开心眼,简单的回答自然是留心。但事实上那有那么简单,留心只是留心眼,不等于开心眼。怎么开呢?总结起来就三点:多读书、多思考、多反省。心眼装的再满,脑子如果是空的,那样的人,只会盯着别人的愚蠢自做小聪明。圣人说:吾日三省吾身。由此可见,圣人也明白开心眼的关键所在。开是一种状态,是不言不语且空杯的状态,它是一种接纳,不是一种同化。你是海,便知所有的江河都会向你而淌;你是江,便会随波逐流身不由己;你是塘,便会依天时聚散任人钓弄;你是井,便只能坐井观天夜郎自大。你的思想境界和胸怀,决定了你心眼的大小,更决定了你所看到事物的大小。留着心眼看人生百态,你就会成为一面镜子,照的见别人的欲望和贪婪。君子便是镜子,他们有看透欲望的眼,所以他们不合群,而且总容易招致灾祸,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是镜子啊,小人通过镜子看到丑陋,相形见拙下自然想砸掉镜子,常人看到镜子觉得自己粗鄙,自然对君子敬而远之。君子和而不群,水至清则无鱼,都有这个意味在里面。君子所少,古往今来,总还是有一些的,圣人就很少了,为什么呢?他们既查人心,又通古今,怎么可能没心眼?你说是不是?他们自然有心眼,只是他们不会对平常人说心里话了,他们用自己的行为改变周围人,用自己的文字去引导后人,看到身边的你逛青楼却不会义愤填膺,看到亲友好吃懒做也不会絮絮叨叨,他们既开心眼,更通人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青山:“当真是……叹为观止,回味无穷啊。”

杨凡笑道:“更无穷的在后面呢。”

朱青山亲自替杨凡满上茶,催促道:“快说,快于我说说。”

杨凡道:“师傅突然问我:‘你可知我为何下山?’我摇头道:‘说你撞见了江湖阴谋总显得不够份量。’师傅笑道:‘因为山下农夫们的田地少了,山中逃税的猎户多了;因为农夫的儿子被豪强打死了,衙门的父母官却判了他家三头牛;因为山下富户的供奉多了,贫民上山的次数却少了。’”

朱青山目瞪口呆,“这……说明什么?”

杨凡笑道:“说明政法不明,税法不正,百姓积弱,天下积苦。”

朱青山:“这是你当时就想到的?”

杨凡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