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四野暮色低垂,几颗寒星嵌于天际,发出幽幽寒光,我们沿着村南田埂向西慢行,组长、教授并排在前,边走边聊说着调研事宜,我随行其后,思念如同潮涨,一波一波涌来,全是晔琪倩影,心痛茫然……
第二天一早六点,我们三人用完早饭收拾完毕,支书一人准时赶来,言说:村委几人今天都有安排,云雾山他较为熟悉,今天由他一人带工作组登山走访。
出门时,袁主任为我们三人准备好木拐,并嘱咐我们山路难行,多加小心。
由于不需探查山橘园林,支书带我们由南捡一条小道直插西面,走出不到半小时,便听水流哗哗,此时天刚黎明,远处高峰危耸、怪石嶙峋,组长问道:“支书,前方这座高山可是笔架山?”
支书忙答:“正是,大家面前这座高山,便是三道山之笔架山主峰,我们已抄近路到了青灵河源头,从这里我们行船,顺着青灵河直抵云雾山脚,再由山脚左侧一条小道上山,最为便捷。”
听完支书介绍,众人加快了脚步,不一会便来到青灵河源头。
源头远眺,可见多处水幕,从对岸山腰涌流而下,在山脚一平台处,汇流成了一道10米多高7米多宽的豁口瀑布,瀑布顺着山石,错落而下激越凑鸣,汇流成了青灵河源头。
支书船尾撑船,组长坐在船中偏右,我坐偏左,教授坐在船头,这时天已放亮,船缓行河中划破水面,船前右方满眼新山橘林,尽管初冬时节,橘林生长却是格外生机盎然,左方山峰突兀奇险俊秀,教授手握数码相机不怕风景,却是奇怪地对着两边河道不断拍摄。
船顺水而进,支书稳立船尾,不时用撑杆左右点撑河道两岸,借力控制船行方向。
这时,教授扭身回头问支书道:“黄支书,这青灵河多长,它最终流向哪里?”
支书手握竹杆向河道左壁点撑一下,船头向右,侧弯而过,待船行稳,朗声回道:“蒋教授,青灵河河道全长九十六里,起源于三道山笔架山主峰下,由山中积水聚流而来,后沿村子与三大主峰之间凹陷河道环流,后流进神灵山山麓下的一片砾石滩中,在那里,潜入地下暗河,最终再从神灵山主峰后七十里外的峡谷中涌出,并入铁门村外的苦桃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