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鸟兽虫鱼【下】

因为它不仅皮糙肉厚,而且每胎都能生育不少的子女。

——

生育更多的子女,也是像野兔、老鼠等啮齿动物的特征。

它们是弱小的,因为野狼、黄鼠狼、野猫、野狗、蛇、老鹰和猫头鹰等都是它们的天敌。

为了生存,它们不得不多生子女。

一年内它们甚至可以生育多胎。

当然,多生子女也并非它们唯一的策略。

因为这些啮齿类动物有两对终身生长的门牙。

这对门牙很锋利。

这是它们啃食、撕咬等的工具,而且也是它们挖洞的特殊利器。

实际上,更多的时候,由于无法与各种天敌对抗,这些啮齿动物挖有许多的洞,从而将自己与其子女等藏起来。

像兔子就会有许多的洞,从而帮助自己藏身、抚育宝宝或是储藏粮食。

——

每种动物都会在其长期的生存中形成与其栖息环境相适应的肤色、体型、器官、取食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沟通方式等。

凡是不适应的,都被淘汰了。

而那些更有利于适应的身体变化,则通过旺盛的、持续的生育和一代又一代的配偶与后代选择,让其得以不断遗传下来。

不论是老虎、野狼、野猫、狡猾,抑或是野牛、野羊、野鹿、骆驼、野马、大象等,乃至野兔、老鼠等是这样,而且杜布所熟悉的鸟儿也是这样。

强壮、会飞的食肉猛禽,擅长飞行和涉水的游禽和涉禽,栖息于丛林中的攀禽和鸣禽,躲躲藏藏、偶尔飞起的陆禽,都有其独特的能力与天赋,并且在求偶、生育和抚育上有其独特模式。

当然,虽然大部分鸟儿一次可能孵化几颗蛋和繁育几个后代,就如同“小鸟天堂”的“白画眉”一样,但其生育和抚育能力与野猪、老鼠或兔子相比,还是颇有不如。

——

而从生育能力上来讲,最有能力的要算是鲤鱼、鳙鱼、草鱼、鲑鱼和鲈鱼等各类鱼类。

无论它们是肉食性的还是草食性的,这些鱼类绝大部分都可能一次繁育成百上千、甚至是数万颗或更多的鱼籽。

如果这些鱼籽全部孵化成鱼,那么恐怕整个的河流、池塘或小溪都会被填满。

但事实上并非这样。

其中的原因,至少部分是因为各种鱼在成长中首先都是从弱小的鱼开始成长。

在灵鱼观察和学习中,很难让站在人类立场接受的情形是,部分的鱼类会转换其性别。

像名为“堡礁裂唇”的细小海鱼,一条雄鱼能支配约八条雌鱼,而在这个过程中,这条雄鱼既要辛苦地防止其他雄鱼前来攻击,又要防止其所支配的八条雌鱼中较为强壮和逞强的那条雌鱼。

因为后者可能对这条雄鱼进行“篡位”。

而一旦“篡位”成功,这条雌鱼一个月之内就能“化雌为雄”,取代其位置。

——

而对于单独栖息于珊瑚礁及近岸岩礁区域的“珊礁石斑”这种体型较大的海鱼来讲,其年幼时躯体较小,绝大部分都是雌鱼。

但它其年岁较长时,却又能变成雄鱼。

而且,“珊礁石斑”甚至可以在一天内多次改变其性状,即实现雄雌之间的相互转换。

如果有两条的“珊礁石斑”配对,它们会相互变为异性,交配产下后代。

然后,双方各自雌雄对调,再产卵孵育后代,以降低生育压力。

类似情形还出现在“黄鳝”乃至“鳗鱼”、“小丑鱼”、“冷极虾”等海洋鱼类身上。

——

而海洋中雌雄异状的并非仅有部分的鱼类,甚至还有其他的贝类动物。

作为雌雄同体的贝类动物,“牡蛎”通过两个个体互相受精和生育出后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在海水清澈、水流畅通、海藻丛生的环境中生活、以各种海藻为食的“海兔”,则通过许多个体连成一列交配和产生后代。

其中第一个个体只起雌性作用,最后一个个体只起雄性作用,至于中间的个体,则既起雌性也起雄性作用。

“海兔”有其陆地上的近亲“蜗牛”,后者的交配与后代生育方式与“牡蛎”相似。

与“蜗牛”和“牡蛎”有相似交配方式的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