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布还在跟随孔家那位名叫“孔怀草”的长老学习各类灵植的栽种之法。
孔怀草长老指出,食货之事为凡人之大业,亦为修士之大业。
换言之,如果没有吃的、穿的,即使修士亦可能饿死、冻死。
世家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则可曰“世家非其世家”。
而三年耕种,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种,必有三年之食。
如果持续三十年风调雨顺,后面虽有凶、旱、水溢,凡人或修士无菜色。
所以,和凡人一样,修士亦须顺应天时,春则耕种,夏则芸苗,秋则获刈,冬则入廪。
而要耕地,根本在于农时恰当、翻耕适当、粪肥到位,其中夏至后天地气和,此时耕田一次当五次;翻耕时不仅要犁深,而且要棍细,即要通过带齿的耙子来耙田,将大泥块变为小泥块,使根土相着和不生诸病。
各类种子不能种杂,否则禾木成熟早晚不均,炊爨失生熟之节,即使出粜也不受待见。
为此,应当经常采集纯色、厚实、无莠之穗实,晒燥、保养好。
而在春来使用时,可以用石灰、蚕粪、附子、羊屎等杀毒、增温和育种。
当然,五谷百木、桑麻蚕蒿等各不相同,须用心操劳[1]。
——
时间已经来到十一月中旬。
离那半年的搬迁时限已经过半。
“南枝峰”孔家修士及部分凡人们陆续进行搬迁六波。
长老孔怀莲已经在万里之外、位于金剑宗“九合峰”附近租借了“新南枝峰”。
它同样位于乔家的“新青苹果峰”以南,同样高达一千三百丈,遗憾的是没有热泉与冰泉,而且还要孔家移栽二阶断木“雀梅刺藤”以过滤断气。
但凡灵物经过移栽,都有一个适应期。
孔家族长孔怀苗估计,如果没有十年功夫,“雀梅刺藤”休想适应。
也就是说,“新南枝峰”在未来十年都达不到旧“南枝峰”的灵气纯度。
但即使如此,也还是得搬迁。
树挪不一定死,人挪则更容易发展。
所以,第七波乃至后续的两波搬迁势在必行。
——
宽大、平整的砂石官道上,五十匹灵马、灵象等组成的第七波迁移队在十多位孔家修士的带领下快步前行。
虽然速度较快,但这只是在凡人看来。
在修士看来,其速度还是一般的。
因为灵马或灵象比一般的马、象快速和强大多了。
即使快速奔走,其上装载着的各类灵植、灵料和灵器仍然纹丝不动。
而这些灵马和灵象队伍在一天内都可以保持这样的速度,并且每天可行驶五百多里。
经过二十多天跋涉,它们即能从旧“南枝峰”到“新南枝峰”。
——
第七支队伍中,曾采摘和晾晒菊花的六七岁小男孩“孔雀蓝”正与其父亲和母亲呆在一起,好奇地东张西望。
其父亲是一位引气二层修士。
因此他才能得以与其母亲同行往“新南枝峰”。
队伍中领头的是“试药园”的药博士孔雀花。
后者曾亲自服用蛇毒解渴和吃被蛇毒毒死但被煮熟的猪肉,还教给杜布一些关于试验药物用途的基础知识,让杜布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在这一路上,“药博士”孔雀花担任第七队队长。
至于族长孔怀苗和另一名引气九层的药博士、“百草园”园主孔念慕,则早已随着族长孔怀苗离开。
——
迁移队伍的中央,有一辆以两匹一阶上品灵马为座驾、装饰精美的马车。
车厢外写着一个大大的“孔”字。
这表明此车是孔家的产业。
车厢内,一阶灵牛皮包裹的座椅、一阶灵鹿皮铺设的地毯和一阶上品的隐息阵,显示出此灵车车厢的不凡。
当然,这些都入不了凝液修士的法眼。
此时,马车车厢内,杜布和杜五花、“小白”一起端坐。
“如果没有安全上的事情,就不要过来打扰我。”
杜布给车队队长、“药博士”孔雀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