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生活的成长
京城的春天,宛如一位温婉动人的仙子,迈着轻盈的步伐,带着蓬勃的生机与无限的希望,悄然降临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街边的柳树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嫩绿的新芽从干枯的枝头中钻了出来,细长的柳枝在轻柔的微风中悠悠地摇曳着,仿佛是一位位婀娜多姿的少女,正用优美的舞姿诉说着春天的故事。桃花、杏花也不甘示弱,它们竞相绽放,红的似火,热烈而奔放,仿佛要将整个春天点燃;粉的如霞,浪漫而温柔,给这个季节增添了一抹梦幻的色彩;白的像雪,纯净而洁白,宛如天使洒落在人间的花瓣,将整个京城装点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然而,在这一片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中,傻柱、娄晓娥以及四合院的众人,却各自遭遇了生活抛来的新挑战。
傻柱和娄晓娥为了春季菜品的推出,忙得脚不沾地,仿佛两只不知疲倦的陀螺。天还未亮,傻柱就已经穿梭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场中,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在琳琅满目的食材中仔细甄别着。他拿起一根春笋,轻轻捏了捏,感受它的质地,判断其鲜嫩程度;又将鼻子凑近香椿,深深吸上一口,仔细辨别那香气是否浓郁纯正。每一根春笋、每一把香椿,都承载着他对美食的执着和对顾客的诚意。回到餐厅后,他便一头扎进厨房,那狭小的空间瞬间成为了他的战场。炉灶上的火苗欢快地跳跃着,锅碗瓢盆碰撞出清脆的声响,他不断地尝试将春笋与五花肉一起炖煮,精心调整着火候和调料的用量,只为让春笋充分吸收肉的醇厚香味,同时又能完美保留自身的鲜嫩口感。在炒制香椿炒蛋时,他小心翼翼地加入少许火腿丁,满心期待着能为这道传统菜品增添独特的口感层次。
娄晓娥则在餐厅前台忙碌得不可开交,她那灵动的双眼时刻关注着餐厅的每一个角落。她坐在桌前,手中的画笔在纸上快速地舞动着,精心设计着春季菜品的宣传海报。海报上,色彩鲜艳的春笋和香椿仿佛在向顾客招手,“春日尝鲜套餐” 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为了吸引更多顾客,她还亲自制定了详细的推广方案,积极与顾客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就在他们满心期待着新菜品能够大获成功时,顾客口味差异的问题如同一堵高墙,横在了他们面前。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顾客皱着眉头说:“这春笋五花肉炖菜,味道是不错,可就是太油腻了,春天还是想吃点清淡的。” 还有一位年轻的女士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香椿炒蛋里火腿味太浓了,都吃不出香椿原本的清香了。” 听到这些反馈,傻柱和娄晓娥的心里像被泼了一盆冷水,有些失落,但他们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却被激发了出来。
“柱子,看来咱们还得再调整一下菜品的口味。” 娄晓娥轻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信任。
傻柱重重地点了点头,语气坚定地说:“嗯,我再琢磨琢磨,一定得做出让顾客满意的味道。”
于是,傻柱开启了新一轮的 “美食探索之旅”。他减少了春笋五花肉炖菜中的五花肉用量,还特意加入了白菜、豆腐等清爽的蔬菜,让菜品的口感变得更加清爽可口。在炒制香椿炒蛋时,他严格控制火腿丁的用量,力求突出香椿的原汁原味。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一次又一次的调整,终于,新菜品得到了顾客们的认可和夸赞。餐厅里的生意逐渐红火起来,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一个角落。
四合院这边,随着春天的气息愈发浓郁,大家那颗渴望亲近大自然的心也开始蠢蠢欲动,纷纷计划着一起去郊外踏青。易中海站在院子中央,扯着嗓子喊道:“大伙都过来,咱一起商量商量这踏青的事儿,到底去哪儿,咋安排。” 众人闻声,纷纷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
秦淮茹笑着提议:“咱们可以去东郊的森林公园,我听人说那儿有大片大片的草地,还有漫山遍野的花海,特别适合踏青,拍照也好看。” 这个提议一出口,立刻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可没想到,在费用分担上,却出现了分歧。刘海中双手背在身后,迈着方步,一本正经地说:“我觉得应该按照家庭人口数量来分担费用,人口多的家庭,用的资源也多,自然得多分担一些。” 他的儿子刘光天在一旁附和道:“就是,咱们家人口多,要是和人口少的家庭出一样多的钱,那多不公平。”
阎埠贵却不这么认为,他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慢条斯理地说:“我觉得应该按照家庭经济条件来分担,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多分担一点也是应该的,这样才合理。” 他的两个儿子阎解成和阎解放也在一旁点头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