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平则是要在这些基本粒子碰撞的基础上,再引入巨原子对撞。
最终的目的就是发现产生引力的基本粒子,也就是物质的引力质量是如何产生的。
同时也可以弄明白,物体的惯性和引力性质,是否是物体同一属性的不同表现形式。
(注:质量分为很多种,常见的有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通常情况下认为二者是相等的)。
物理学的基本常识: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大引力越大。但是从来没有解释过为什么?
这只是试验归纳的结果,除去数学计算公式以外,并不能从物理层面解释其中的原因。
而现在,超级对撞机已经建造成功,也有了巨原子的加入。
只要揭开巨原子内在的神秘面纱,相信就可以揭示其内在的基本粒子组成。
进而,给人类文明完善标准模型中,缺失的重要一环。
对撞机两端的加速器同时启动,其内的数千条通道中都被注入了提前设定的粒子流。
陆平采用电磁轨道的加速方式,整个管道都是超导结构。
在真空的环境中,以超强的电磁力,将这些粒子流加速到绝对亚光速之后,在预定的区域进行碰撞。
这一切都发生在微观层面,而且在真空的环境之中,陆平只能坐在地球号的主控室前,紧张地盯着现场传回的各种数据。
主控室内,后土以全息投影的方式,模拟着对撞机内的上千条真空管道的画面。
每一个画面上标注了各种不断变化的数据,还配备了曲线图。
曲线图中,是两条不同颜色的动态曲线,随着各种数据逐渐达到预定值。陆平这才下达指令
“关闭分离器,收集所有数据”。
“分离器已关闭,碰撞倒计时,5、4、3、2、1、0”。
随着后土的倒计时读秒完成,每一张曲线图上的两条曲线,开始渐渐靠近并最终重合。
一时间无数的数据洪流,被反馈到了陆平的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