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

盖州传 于学忠 727 字 1天前

甲午战争后,沙俄联合法、德干涉辽东,企图霸占辽东半岛,进而从南北两面吞噬东北。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沙俄派兵侵占旅大(今大连市),翌年3月27日,逼迫清政府签订了所谓《中俄旅大租地条约》,东北成为俄国势力范围。又借修筑中东路“南满支线”(长春至大连)之机,胁迫清政府签订《东省铁路公司续修南满支路合同》,借机在辽南大肆圈占铁路用地。

当时熊岳城防守尉与盖平知县给奉天交涉总局的呈文中称,熊岳唐家屯、苏家屯等“四屯世居浴城,素称地窄民稠,土地昂贵”“自光绪二十三年俄修铁路车站,勒实身等田土一千余亩”。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春末夏初,盖平县,一片绿意盎然中却暗流涌动。远处,长白山巍峨耸立,仿佛是这片土地不屈的脊梁;近处,稻田泛着金黄,预示着丰收的希望。然而,这份宁静即将被打破,一场关乎民族尊严与生存的抗争,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悄然酝酿。

熊岳城,一个历史悠久的边陲小镇,此刻正笼罩在沙俄侵略者的阴影之下。唐家屯的村民们,世代以耕作为生,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与依恋。然而,自从沙俄修筑铁路,强占良田,他们的生活便陷入了无尽的苦难。

“四屯世居浴城,素称地窄民稠,土地昂贵。”这是熊岳城防守尉李卫东与盖平知县赵文远的联名呈文中的一句话,字字泣血,道出了百姓的辛酸。李卫东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忙碌的俄国工地,眼中闪过一抹决绝:“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四月的一天,盖平南乡的田野上,春风拂面,却吹不散村民们心中的怒火。一群农民围坐在村口的大槐树下,议论纷纷。领头的老农王大伯,胡须斑白,眼神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俄国人占咱们的地,毁咱们的田,咱们不能就这么算了!”

“对,跟他们拼了!”年轻的李二狗紧握双拳,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消息迅速传开,从南乡到北乡,从田间地头到村舍茅屋,一股反抗的浪潮迅速汇聚成海。九月,当沙俄筑路队再次践踏牛家屯的农田时,村民们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群起而攻之。

“共议抵拒俄人,誓死保卫家园!”村民们手持锄头、镰刀,怒吼着冲向侵略者。一时间,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动地。尽管力量悬殊,但他们的勇气却如同熊熊烈火,照亮了这片被阴霾笼罩的天空。

在这场自发的反抗斗争中,一个神秘的组织悄然崛起——义和团。他们身穿红衣,手持大刀长矛,以“扶清灭洋”为口号,迅速在民间传播开来。盖平县的义和团,由当地乡绅赵子明领导,他深谙武术,更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乡亲们,我们不仅要保卫自己的家园,更要驱逐侵略者,恢复我大清河山!”赵子明站在村头,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他的声音穿透了人群,点燃了每个人心中的火焰。

随着义和团的加入,反抗斗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与沙俄军队展开了游击战。夜袭、伏击、骚扰……一系列战术让沙俄军队疲于奔命,顾此失彼。

光绪二十五年,春寒料峭,华北大地笼罩在一片不寻常的沉寂之中。寒风穿梭于古老的街巷,似乎也在低语着即将到来的风暴。盖平,这座位于辽东半岛边缘的小镇,正悄然酝酿着一场历史性的变革。

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在盖平县城外展开。沙俄调集重兵,企图一举镇压义和团的反抗。而义和团则在赵子明的带领下,团结了周边各村的村民,誓死保卫家园。

战斗异常惨烈,炮火连天,硝烟弥漫。但义和团的勇士们毫不畏惧,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一次次击退敌人的进攻。赵子明更是身先士卒,挥舞着大刀,冲锋在前,他的英勇激励着每一个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