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

第372章 义内求财大丈夫

“这位小郎君,你这冰……冰棍儿怎么卖?”姓朱的那位书生终于忍不住问道。

“五文钱一根。若果想要看详细说明,请看这里!”

说话的却是小鱼儿,只见她朝着身旁的一块木板一指。

其实这块牌子早就立在这里了,只是第一批顾客之中识字的着实不多,故而被视而不见。

朱姓书生往木板上一瞧,只见木板上写着:“祖传冰棍儿,炎炎夏日的大救星,五文钱一根,不二价,数量有限,限定每人每日只准买一份,售完为止。”

炎炎夏日的大救星?这句话确实吸引眼球,江陵地处荆楚腹地,到了夏日炎热无比,若是能吃上一口凉冰冰的冰棍儿,绝对是夏日里的一种享受。

当然了,这还不是最吸引他的地方,最让他不可思议的在于“限定每人每日只准买一份”这句话。

朱姓书生皱皱眉,往大木箱里瞧了几眼,纳闷道:“也就是说,今日没有买到,明日还可以买?”

他也算是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曾经在北方见过豪门大户家里存冰的,但都是冬天存下的,用起来有着诸多的限制。

到了冬天,豪门大户就开始准备存冰。

首先得准备存冰地点。

说白了,就是挖地窖。

地窖挖好后,下面铺上草毡,趁三九天,湖里冰结最厚的时候到湖里去切冰块,然后一块一块得从下往上摞起来,一直到地窖顶。

始摞满后再在上面盖一层草毡,草毡上面再盖一层厚厚的黄土,最后入口也要用土封起来,这样一个冰窖就算完成了。

当然了,一些有条件的百姓也会在家里挖冰窖存冰。

但是冰窖由于其特殊性,只能打开一次。

打开后里面的冰必须一次卖完,所以买冰的人都需要预约,预约量攒够一冰窖的量以后才会开窖放冰,人们拿一张一张的冰票去取冰。

江陵这种地方,冬天远不如北方城郭寒冷,河湖都是不结冰的。

对于江陵人而言,夏日里吃冰则是一种奢望。

按照书生的想法,一根冰棍卖到五文确实不贵,物以稀为贵,就是卖到十文也是物有所值。

陈唱这笔买卖也正是考虑到江陵在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这个地方不缺豪门大户的有钱人,但是想在炎炎夏日吃上一口冰,绝对是一种奢望。

这是陈唱到了这个世界之后主动所做的第一件事,也是赚取第一桶金的大好机会。

小鱼儿见朱姓书生不语,便又道:“这位郎君,当然可以买了。整个夏天都会有冰棍供应。不过,我们这冰棍制作起来着实不易,成本又高,每日产的数量着实不多,故而每位顾客都要限量!”

这些话自然都是陈唱教的,陈唱发现小鱼儿虽然在某些方面很单纯,但说起做生意还真是有些天赋,很多事情一点就透,根本无需赘言。

小鱼儿嘴上这么说着,心里却早就乐开了花,昨天一共赶制了一千只冰棍,所谓的成本,即便算上人工,也就是两文钱而已,利润达到了三文,妥妥的赚钱生意。

朱姓书生又问:“那你们这冰是如何制作的?”

小鱼儿甜甜一笑:“这位郎君,您说笑了。这可是松鹤楼的秘方,要是公之于众,人人都会了这制冰之法,我们岂不是没钱赚了。”

朱姓书生面露尴尬之色,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秘密,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或者叫做命根子,自己当中问人家这些事情,人家肯说才怪。

果然,人群中有人说他书都读傻了。

一时间,朱姓书生闹了个大红脸。

小鱼儿掩嘴一笑:“不过也没关系,将来我们会增加产量,争取让大家想吃冰棍的时候就能买到。甚至是,逐步降低售价,争取达到一文钱一根,让大家吃的更加没有顾虑。”

她这一番话引来了众人纷纷叫好。

冰棍虽然好吃,但每天限量一根,很多人排了半天队却发现没货了,心情自然极为沮丧。

若是增加产量,那以后岂不是想买就买,再也不用限量了。

而且,这小丫鬟说了还能降价,这可是重大利好。

有人默默地在心里算了一笔账。

一个普通三口之家,若是每人每天吃一根冰棍儿,一天就要花费十五文,整个暑期按照两个月六十天算的话,就是九百文,接近一贯钱了,绝对是一笔十分奢侈的开支。

若是价格下降之后,达到了一文钱一根,整个暑期也只需要花费一百八十文,这中间差了七百二十文钱。

都是过日子的人,这个账还是算的明白的。

这个定价当然是陈唱提出来的,小鱼儿即便是再精明,也不可能替陈唱做决策。

冰棍冷饮属于季节性很强的生意,时间也就是两到三个月,一旦入秋,生意就会一落千丈。

而且,自己制冰的法子不可能瞒住人太长时间,这所谓的独家秘方终究有一天会被泄露出去,陈唱虽然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但是在没有专利的古代,也只能是表示无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