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以问句起笔,起句之超然者也,不同凡响。”
“山南向阳,故天色晓;山北背阴,故日色昏。一山之隔,判若昏晓,可见泰山之高大。此处用笔甚妙。”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引的好!”
“诗题是《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视角的不断转换之时,心境也在步步提升,从远距离的叹为观止,到近距离的细致体会,再到攀登之雄心油然而发,妙啊,妙哉!”
众人一边说着,一边对望着,还有人喃喃地重复着诗句。
沈重此刻的内心是极为震撼的,这首诗用四层写意:首联远望之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末联极望之情。
全诗肃穆庄重,如果这首诗仅是对泰山伏拜在地的咏叹,则难免空洞,但在最后两句中,诗人融入了自己的志意,可谓以明德唯馨之意勖励守土,尤有立言之旨,非徒得郊擅登歌气象!
他一边想着,一边不断小幅度地点着头,好半晌之后,方才叹了口气,他也自付学业该博,为当世儒宗。
至于阴阳图纬,道经释典,靡不毕综。
又多所撰述,咸得其指要。
但这样的诗句他是决计作不出来的。
其实,也无怪沈重气馁,《望岳》虽是杜甫早期作品,却凸显诗圣功力,全诗只言片语,说得泰岳色气凛然,为万古开天名作,句字皆能泣鬼磷而裂鬼胆。
更被乾隆皇帝评为“四十字气势,欲与岱岳争雄”。
就在沈重冥思之时,外面风风火火地闯进一人,不由分说在沈重肩上一拍,沈重猛地抬头,疑惑地眨了眨眼睛:“咦?陆翁,你何故复返?”
陆无涯满头大汗,也顾不上擦,喘口气咧嘴说道:“老夫并无车驾,还得劳烦德厚兄。”
他说完之后,这才注意到大厅内的书生士子都在议论,又看到那副泰山图被展开,问道:“这……这是何故?”
“呵……你且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