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忽在城下看到士兵们的高昂斗志,意识到这将是一场硬仗,只好调转马头,返回军营。
一夜无言。
没有大唐士兵胆怯投降,也没有趁元军立足未稳发动夜袭。
博尔忽对此叹了口气,这场战斗看来只能硬碰硬,没有任何战术可言。
随后,待三军做好饭,吃过早餐,他下令大军准备从三面包围攻城。
雁门关的建造主要是为了抵御大元,尽管有三个大门,但北门防御最强,配备二十台攻城弩;东门次之,有十台;南门最少,只有四台!
为了破坏雁门关的防御大阵,博尔忽故意摆出主攻南门的姿态,调动军队和民众,连同蒙赤行的魔师宫弟子,纷纷向城楼发起攻击。
另两边也适时发动攻势。
北门防守最强,兀立苏只派了两千元军,驱使八千民众作战,看似万人攻城,实则力量最小。
尉迟震在守城方面不及陈校尉,因此他直接将指挥权交给陈校尉,表示他尉迟震只负责对付敌方高手,其余事务由陈校尉全权处理。
陈校尉听后非但不生气,反而觉得这位年轻的司空懂事。
毕竟,即使司空大人擅长守城,刚到此地也可能无法完全掌握雁门关的防御。
对雁门关防御体系最了解的,无疑是长期主持雁门关的王孝杰,其次是他的将领们。
陈校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也是王孝杰离开,而陈校尉留下的原因之一。
见这位公子哥般的年轻司空没有问题,陈校尉立刻开始指挥。
他看出敌人虚张声势,于是命令手下将北门的十台攻城弩和东门的四台攻城弩全部推往南门。
元军确实有其他阴谋,但如果你真的防范他们的诡计,而不派出应有的力量,元军就会趁机破城,毫不犹豫。
陈校尉果断调动了攻城弩这样的守城利器。
然而,攻城弩体型庞大,转移极为不便。
还没等十四台攻城弩到位,元军的攻势已经如排山倒海般压来。
大唐的弓箭手不断用南边的四台攻城弩发射,元军的精锐和魔师宫弟子混在民众中,大部分都有攻城器械如盾车、耧车作为掩护。
箭雨虽急,似乎也射伤了不少大元人,但实际上元军精锐和魔师宫弟子的损失微乎其微。
当距离城墙三百步时,魔师宫弟子吸取了昨晚毕玄弟子失败的教训,不再依赖轻功冲上城楼,而是躲在攻城器械后面,用暗器不断射杀大唐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