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杨千钟

不过朝中大臣众说纷纭,金淳中大将军和各路诸侯对贫瘠的并州毫无兴趣,他们垂涎的是幽州的富庶。

世人都说镇北大将军府里到处都是金山银山,连茅厕都铺着金砖玉石,库房里的粮草军械足够各州支使十年。

打幽州,各州跟着朝廷大军趁火打劫,多少还能捞点油水。

并州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境内多是山地,自己都吃不饱,常年要靠朝廷粮饷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各路诸侯当心这一仗打下来,连粮饷都赚不回来,都不同意大动干戈。

如今朝廷兵马驻扎在冀州境内,进退失据,天天喝着西北风,不闹兵变都不错了。

这样的朝廷还能维持多久?”

张崇义心中欢喜,却故意反驳道:“胡说八道,谁说镇北大将军府的茅厕铺着金砖玉石?张家崇俭戒奢,珍惜民脂民膏,绝不会铺张浪费。”

杨千钟皮笑肉不笑的看着张崇义道:“主公为何对镇北大将军府如此熟悉?”

张崇义讪笑道:“我是幽州人士,自然知道张家的事情。”

杨千钟紧紧盯着张崇义,似笑非笑道:“公子何必掩饰?属下已经猜到公子的身份。”

张崇义心中一凛,故作镇定道:“我的身份?不过是一介平民罢了,有什么好猜的?继续赶路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千钟缓缓摇头道:“公子就是镇北大将军四公子,当今的涿郡郡守张崇义,属下没猜错吧?”

张崇义阴恻恻凝视着杨千钟道:“何以见得我就是张崇义?”

杨千钟继续分析:“属下啰里啰嗦说了一大堆,公子只顾着为张家正名,反驳张家茅厕没有铺着金砖玉石,除了张家的人,别人怕是没有这般古道热肠吧?

以公子的胸襟气度,一看就知并非寻常人家出身。我本就猜测你是将门世家的公子,刚才听了你的话,我迅速盘算镇北大将军府里的子侄,大概只有四公子张崇义与你的年龄容貌相近。

前些天我听到过江湖传闻,张家四公子雪夜出幽州,率领精骑在山阴古道遭到青奴重兵伏击,损失惨重,又被左贤王麾下高手疯狂追杀,至今下落不明,生死不知。原来公子一路逃到了凉州。”

张崇义听他提及山阴古道兵败一事,神色清冷地瞪着他道:“你既然猜出了我的身份,为何要哪壶不开提哪壶呢?揭我的伤疤很爽吗?你就是这样为我谋事的?”

杨千钟微微一愣,连忙收起嬉皮笑脸,肃然道:“公子何必如此耿耿于怀?公子山阴古道一战虽败尤胜,胜过十场百场大胜仗。”

张崇义神色阴晴不定,饶有趣味道:“你这是什么话,败了就是败了,怎么可能虽败尤胜?”

杨千钟作色道:“自然有道理。世人皆知幽州并州素无瓜葛,并州还是意欲发兵幽州的州郡,可是青奴大军袭掠并州时,公子却能胸怀天下,以并州百姓为自家百姓,不计前嫌出兵救援,实属难得。

更难得的是,公子不惜千金之躯,冒着狂风大雪昼夜行军,甚至明知大雪封山,可能遭遇伏击,却是毅然前行,这份大智大勇大仁大义,即便是战败,天下谁人不敬?谁人不歌功颂德?

更别说山阴古道一战,公子一万大军固然死伤殆尽,青奴也没捞到什么好处,先是死伤两万多骑,后来张道冲大将军、霍鹏大将军、张崇忠将军率军赶到,进行前后夹击。

青奴左贤王部丢下三四万尸体,狼狈逃向草原,今冬怕是不敢南下袭掠,当真是偷鸡不着蚀把米,所以我说公子虽败犹荣。

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公子可知天下百姓如何评说的?百姓都说,恨不能生为张家子民,恨不能得张家为主子。公子,民心可期呀!民心可用呀!”

张崇义放慢脚步,抬头仰望苍穹,默念“民心可期”“民心可用”两句话,陷入沉思。

杨千钟也不打扰,就在旁边等候。

过了许久,张崇义若有所得的点着头,挥手道:“走吧!我急着赶回幽州,不能再耽搁了。”

杨千钟道:“赶回幽州,好歹要买两匹马吧,总不能步行走回幽州吧。”

张崇义道:“去到北地郡城再说。

我现在兜里没钱,你也知道我是一路逃过来的,要不是遇到几个不长眼的小毛贼,我连请你吃烤羊腿的钱都没有。”

杨千钟怪笑道:“小毛贼?难道是抢劫不成反被抢,公子可真是不拘一格,连毛贼都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