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大明朝在南京的权力格局,其实有些类似于西方的贵族共和制。
因为真正掌握南京最高军政权力的主要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是:南京守备太监、南京守备勋臣以及南京兵部尚书。三人共同组成南京守备厅会议,管理南京大小事务。
如果按照文官治国的原则,南京兵部尚书理应在三人会议中作为主官和一把手。
但大明朝的皇帝是出了名的多疑,并不完全信任任何人,所以三人之间只能是分工合作的关系,互不统属。
其中南京守备太监是司礼监外差,来自内臣系统,主要负责统领南京内府各监局事务。
南京守备勋臣属于武官系统,主要负责管理南京五军都督府和南直隶地区下属各卫所。
南京兵部尚书属于文官系统,挂参赞机务衔,负责主持南京兵部日常工作。
一旦遇到大事,就需要三人会商,经过讨论之后才能决定。而如果三人争执不下,则需要上奏北京朝廷来定夺。
然而这样一个集体决策方式的权力还是过于集中,不太能让皇帝放心,后来又增加了一名副守备太监和一名协同守备勋臣,三人会议就变成了五人会议。
当然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守备太监来自拥有批红大权的司礼监,再加上在皇帝的心目中,太监造反的可能性是最小的,因而守备太监对各项事务都拥有发言权,地位通常凌驾于其他人之上,参加守备厅会议时也坐在首席。
而由于朝廷重文轻武的原因,守备勋臣的实际权力也不如兵部尚书兼参赞机务。
但守备勋臣的实力仍然很强大,拥有南直隶地区各卫所军队的统兵权和练兵权,一旦发生变故,统兵守卫南京的重要职责就落在守备勋臣头上了,因此守备勋臣仍然不失为南京三巨头之一。
这么重要的职位竟然掌握在开国公常家手中,赵鸿义觉得自己这回是抱上了一棵大粗腿,那个什么徐三公子根本就不够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