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贸重开的消息一开始只是在与衙门关系密切的士绅、胥吏等少数人中间流传,不过很快便不胫而走,在坊间疯传。
尽管有不少人对此半信半疑,不过这消息传得有鼻子有眼,又是从衙门中人的口中传出来的,由不得你不信。
果然几天之后,《江南时报》第四期上也刊登了相关报道,确认了这个消息。
这篇由赵鸿义主笔的新闻报道花了他整整两天时间,得益于赵鸿义广阔的知识面,这样的文章写起来并不算难。
这篇报道不但讲解了海贸中断的来龙去脉,以及这一年多时间里海贸相关从业者遭遇到的困境,还进一步展望了海贸重开后将会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形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很快这篇报道便引起了整个江南地区的热议,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小的震撼。
因为这样的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在形式上是开了先河的。
不论是官员、士绅、商家还是百姓,他们还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人对社会经济形势做出详尽的分析与判断,并写出相应的报告公之于众。
即便是地方官员上奏朝廷的奏折,恐怕也没有分析得如此细致和深入浅出,更何况这样的奏折除了朝廷大佬之外基本上没人能看得到。
因此,第一眼看到这篇经济分析的人,首先就会被洋洋洒洒一大篇的文章给唬住——能写出这么一大篇分析报告的人,不用说肯定是一位学富五车的大才子。
至于文章内容,不论最终结果正确与否,至少赵鸿义做到了摆事实,讲道理,可以说是“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而且经济报告离开了统计数据,也很难判断是非对错,从这一点来说,赵鸿义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没有人能拿出数据来质疑他。
所以尽管许多人对来自后世的经济学知识似懂非懂,不过大部分读者都下意识地认可了文中的分析和论断。他们会根据文中的分析,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应对。
本来大量无序的个体行为转变为统一有序的集体行为,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微循环,使得经济形势隐隐朝着赵鸿义在文章中分析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