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些新科举人里面,像苏惟钧、吴斐然和赵鸿义这样年轻的举人十分炙手可热,人人都想与他们打好关系混个脸熟,原因当然也很简单——年龄上的优势实在是太巨大了。
试想一下,二十岁左右中举后,每三年可以上京参加一次会试,假如考到四十岁的话,起码可以考五六次会试,中进士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若是三十岁能考中进士的话,通常熬资历就能熬到五品以上,若是碰到运气好,混到六部的堂官也不是不可能。要知道六部的尚书是正二品,侍郎是正三品,这是妥妥的顶级官员了。
在官场的发展潜力如此巨大,受到众人热烈追捧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苏惟钧、吴斐然和赵鸿义这上海县“三大才子”的日程排得很满,不是在聚会,就是在去参加聚会的路上。
这天几个人正在飞云楼一间雅座内参加苏松常镇几府的同年举人聚会,赵鸿义喝得有了几分醉意,摇摇晃晃走出包房在大堂内坐下,要了一壶茶慢慢喝着醒酒,却听到一大群人正在十分热烈地讨论着本次乡试榜。
乡试作为三年一度的国家大事,自然是近期最引人关注的事件,每次乡试榜一经发布,就会引来全民的强烈关注和讨论,通常会雄霸热议榜长达一个月之久。
乡试榜上都是本乡本土的人,许多人或多或少都能与中榜之人扯上点沾亲带故的关系,八卦起来免不了大肆添油加醋,甚至胡吹大气一番。
只听得有一人显摆道:“我妻舅姥爷家的三孙子考了一百二十三名,他家这次可要发达了。那小子是我自小看着长大的,当初我一见他就断定此子不是凡人,将来少不得要有个老爷做,他老子当时还不信,说我故意在他家说好话骗吃骗喝,今日果然还是应验了。”
“王老六,这种拐弯抹角的亲戚又不是你儿子,有什么好得意的,你能沾到什么光么?”有人十分不屑地评论道:“我亲大哥家的女婿这回中了第九十六名,可比你那拐弯亲戚名次高多了。”
“钱二哥,不是我说你,考了一个九十六名又有什么好得意的?比起那五魁首差太远了。”一个尖酸的人嗤笑道:“再者说,他们这些举人老爷终究也不是你自己的儿子或女婿,你就算能沾点光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