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虽然是农忙时节,不过几家人种的稻米都不多,仅仅是一点口粮田,前些日子就已经收割完毕,重新种下了晚稻。现在都没多少农活要干,此时有这个额外的工作收入,自然也是值得高兴的。

于是众人匆匆吃完了饭,按照赵鸿义的吩咐,一齐动手撬牡蛎壳取肉。

因为有王庆禄这个老渔民的指导,大家的开牡蛎技术提高得很快,十来个人一直忙活了一个多时辰,终于把几百斤海蛎子都撬开了取出肉来。

清洗干净后,却只得了三十多斤肉,因为海蛎子的壳占了极大的分量,真正的肉少得可怜。

赵鸿义又安排人去制取淀粉,这淀粉是蚝油里比较重要的添加剂和增稠剂,如果没有淀粉,做出来的蚝油就没有粘性。因为要用石磨把米磨成粉,劳动力少了可不行,赵鸿义安排了四个人来干这活。

接下来是熬汁,赵鸿义家的锅不够大,只得分开两处,把另一半拿到大伯家熬制。赵鸿义还特意吩咐所有人都要注意卫生问题,不但要洗手,还要将所有用具都用水煮沸消毒一遍。

熬汁所需人手不多,此时夜已深了,赵鸿义就让年幼的珍珠去睡觉,大嫂孙氏也带着儿子回家睡觉去了。

赵鸿义拉着舅舅王庆禄道:“今日这三百斤海蛎子多劳舅舅费心了,不过这价钱如何算法,你我须合计合计,日后若要找渔民收购也好有个计较。”

王庆禄沉吟了一会,道:“这东西十斤才取得一斤肉,不值什么钱。渔民出海打鱼还要冒风浪之险,这东西生在海边礁石上,得来最是容易不过,我和福成一个下午便弄了这几百斤来,也费不了几个工,我看每三斤给一文钱也够了,若是你长久收购,渔民也是愿做的。”

赵鸿义听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道:“一文钱三斤么?这倒也可以,不过本地的海蛎子能有多少?不会一年半载就挖光了吧?”

王庆禄笑道:“我们松江府几百里海塘,处处都有这东西,哪有这么容易挖光?附近的嘉兴、杭州、绍兴、宁波各府,也有不少的,你不必担心。”

“如此就好。”赵鸿义道:“今日夜已深了,这边事情也差不多了,舅舅不如带着表弟早点回去,以免舅母担心。”说完又拿了一钱多银子塞给王庆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