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站在阳光下,沈熠刚才被宋角的苦难遭遇所影响的心情也好转了起来。他仰起头来,眯着眼与太阳对视了片刻,感慨道:“师兄,你说这天下会有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的时候吗?”
玄策并没有正面回答沈熠的问题,反而笑了笑,一本正经地道:“小师弟,你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因而才会对那个宋角的遭遇生出这么多的感慨。可你要知道,这世上的人有很多,他们并不是都能像你这般,能察觉到黎民百姓的不幸,尤其是那些身居高位、手握权柄的人。”
沈熠愣了愣,不明白玄策这话是什么意思。玄策也像是看出了沈熠眼中的困惑,自顾自地道:“师父在世时曾不止一次地引用祖师爷的话教导我们:‘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而非一家一姓之天下。’这一理念自打道宗立派以来就根植于每个道宗弟子心中,甚至奉为圭臬。
你刚才问我,天下将来会不会变成你说的那个样子。对于这个问题,我实在不知该如何回答,因为我不知道你理解的天下是怎样的。但在我心中,或者说在许多个道宗弟子的心中,我们理解的天下既是人与万物共存的理想场所,又是文化和制度共同作用的现实世界,更是我们修道之人对整个宇宙的认知理解和意义表达。就像祖师爷在《玄都道藏》中所说的一样,‘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道宗自成立那天起,最终的目的就是建构一个“天人一体”的秩序理念,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差异、没有战争’的理想的大同世界,而这也正是我们道宗每逢乱世便会出山救世的根本原因。我这么说,你应该明白了吧?”
闻言,沈熠沉默着点了点头,又长叹了口气。玄策虽然说了很多,但总结起来只有两个字——不会。古往今来,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纷争,就会有阶级,这是怎么也不能消除的客观事实。就像《荀子·利论》中阐释的那样:“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归根到底,这一切都是由于人的现实性在作祟。
而在圣朝这样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黄金时代,天下会不会太平,更多的还是取决于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有没有与民休息的心。无论是他所期望的世界,还是玄策甚至道宗所期望的世界,说到底都是一种幻想主义。在利益诉求和秩序保障面前,各个阶级之间自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纷争,而这也会进一步引发“争则乱,乱则穷”的怪圈,以至于不休不止。
“行了,小师弟,不要想这些复杂的事了。”玄策拍了拍沈熠的肩膀,笑道,“放心吧,这天不会塌的。就算真的塌下来,不还有宫里那位顶着吗,你又何必纠结这些,杞人忧天呢?”
“师兄,你这个成语用得甚好,看来这段时间确实读书了。”沈熠打趣道。自从上次被八师姐玄奇“嘲讽”过后,玄策“痛定思痛”,决定好好读书,让玄奇对他刮目相看。然而,他的书房里多是些宿主留下来的诗书文章,读起来枯燥无比,玄策自然不待见。于是,他将前世读过的成语小故事重新编辑了一下,整理了一本儿童读物,以帮助玄策培养读书的兴趣。果然,还是这种趣味性强的书更适合打打杀杀惯了的玄策,一读起来便爱不释手。时至如今,那本成语小故事已被读得滚瓜烂熟了,这两天又闹着让他帮忙继续写书,好让他多长长见识。
“那是,你也不看看我是谁,不就是读几本书吗,还能难得到我不成?”玄策一脸得意,可马上就反应了过来,后知后觉地道,“小师弟,你刚才是不是在讽刺我,看我怎么收拾你。”
师兄弟俩“打打闹闹”着来到了芸儿等人暂时休息的房间。临进门前,沈熠终于求饶道:“师兄,你还是松开我吧,一会儿被人瞧见了,影响不好。再怎么说,我也是个有身份的人,被你这样揪住衣领、扛在肩上说话,若是传了出去,岂不是丢人吗,甚至会影响道宗的声誉。”
玄策停下脚步,嘲笑道:“小师弟,知错了吗?以后还敢不敢讽刺我了?你知道你这种行为叫什么吗?不自量力!用你的话来说,就是又菜又爱玩。明明是个弱鸡,却还敢挑衅我。”
沈熠无语地抱怨道:“师兄,你还是学点儿好的吧,别学我这些口头禅,小心回不了山。”
“你管我?说,知错了吗?”玄策威胁道,“你要是再不认错,我可就要点你的笑穴了!”
“别别别,我认错,我认错,你快把我放下来,免得待会儿被人看见了!”沈熠急忙道。常言道:“好汉不吃眼前亏。”他现在受制于人,又没反抗的能耐,还是早些认怂方为上计。
“这还差不多!”玄策嘟囔了一句,将沈熠放了下来,坏笑道,“小师弟,你以后要是还想体验,就直接跟我说,完全没必要这样隐晦。我虽然书读得不多,可脑子还是很灵光的。”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