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眉儿

“眉儿姑娘请!”沈熠端起茶杯来细酌了一口,微笑着对眉儿道,意图缓解她的紧张感。

眉儿很是感激地接过小英递来的坐垫,跪坐于上,将琴放在面前的案上,长呼了一口气。片刻后,但见她右手举指起势,名为“春莺出谷势”;左手寄指起势,名为“秋鹗凌风势”。这两个手势不仅是弹琴者正式演奏前的预备,而且还会给观众以提醒,用肢体语言告诉观众演奏即将开始,请大家静心凝神欣赏。

“春莺出谷势”是弹琴者右手的第一个指法手势,每曲开始前都要用到,有时也会用在曲中。此势要求弹琴者腕微曲,掌略俯,中、名二指平直微俯,中节靠拢。名指末节微高于中指,低于禁指。禁指例直而翘。食指稍屈中、末二节,指尖下垂。大指侧伏于食指下,中、末二节微弯。五指伸屈高低,势宜互相照顾,要有低昂绰约、翩翩欲举之势。正如其势词所云:“相彼春莺,出谷迁林。爰振其羽,将嘤其鸣。譬右指之初举,待挥弦而发声。”

小主,

“秋鹗凌风势”是弹琴者左手的第一个指法手势,最先用于以散音开始的琴曲,有时也会用在曲中。此势要求弹琴者腕、掌皆略俯,中指屈其中节,以指尖轻抵一弦外九、十徽间琴面,后掌放虚,复罩弦上。食指中、末二节微弯,大指屈其中、末二节,虎口稍开,侧候于食指旁。名指平直,略低于食指,二者皆高于中指,禁指例直而翘。此势很像戏曲手势中的“兰花掌”,只是大指的位置稍有不同。正如其势词所云:“秋霄爽朗,一鹗高翔。凌风俯瞰,气象昂藏。喻左手之寄指,状其势之飞扬。”

眼见眉儿做好了准备工作,沈熠等人都凝神观之,生怕错过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琴艺表演。

眉儿弹奏的是圣朝着名的一首古琴小曲,名为《楚歌》。此曲本是五国初立之前,圣朝太祖皇帝赵景于灵梦关大败楚国开国之君楚绍春后,楚绍春走投无路而慷慨悲吟的一首短歌。赵景立国之后,命太常寺将此短歌改编为琴曲,并让各府县琴师大力宣扬,一来是为了纪念楚绍春这位与他争夺天下的末路英雄,二来是为了警醒圣朝的后世之君和举国臣民。

《楚歌》虽是小曲,但内容丰富,情感动人。该曲曲调慷慨悲凉、激昂磅礴、幽怨缠绵。曲中大量运用了“上”“下”“进复”“退复”等左手指法,这些指法要求按音时要把握好音准,而且得按出音来,不可手一动,弦上就没音了,即左手指法中“指下过弦,慎勿松起”的要领。同时,演奏此曲时要求当绰则绰,当注则注,不要乱了套路,即要做到“夫弦有性,欲顺而忌逆,欲实而忌虚。若绰者注之,上者下之,则不顺;按未重,动未坚,则不实。”

随着眉儿的演奏,沈熠似乎也被带入了那个战火频仍的年代,看到了两个英雄相惜的人死别的画面,不禁想起了前世时他投身行伍、为国效力的场景,胸中一股豪气油然而生。

一曲奏罢,他霍然起身,情绪激烈地道:“好一曲《楚歌》,好一个眉儿姑娘!”刚才在欣赏的过程中,沁儿已经跟他介绍了该曲的创作背景和想要表达的情感,加上这个熟悉的名字,让他恍惚间想起了前世的一首同名古琴名曲《楚歌》。此曲中有两个突出的主题曲调:一是表达项王与虞姬的“忆别”“泣别”,二是抒发项王英雄末路的感慨,这一点与楚绍春倒是挺像的。这两个曲调在曲子的演奏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最终把全曲推向悲剧的高潮。

“多谢东家的肯定!”眉儿有些羞涩地道。她虽然对这曲子有信心,但沈熠的表现也太出乎她的意料了,更像是有感而发。可他既是镇国侯的嫡子,名下又有那么多产业,何以会心生悲凉和幽怨呢?难道沈熠也曾遭受过与她一样的惨事吗?她有些想不明白,却不敢多问。

“眉儿妹妹这首曲子果然妙极,无论是指法还是感情,都称得上完美。”沁儿也评价道,“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妹妹的情绪控制得不好。你方才弹奏时,眼神中带着怨恨,这有悖于此曲所要表达的主旨。或许是与你的经历有关吧。但你若真的想在琴艺上更进一步,这一点需要克服。当然,这只是我一点浅薄的看法,妹妹听听就好,若是不对,也不必放在心上!”

“沁儿姐姐说的是,妹妹受教了!”眉儿低眉颔首,温顺地道。看得出来,她对沁儿的评价很是认可。不过也是,正如俗话所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也只有沁儿这种在琴之一道有大成的人,才能看出眉儿在琴艺上存在的一些端倪。其他人顶多是凑热闹罢了。

“眉儿姑娘,想必你应该知道我叫你来的原因吧。”沈熠坐了回去,正色道,“你既是被向三娘当作下任花魁参赛人培养的,沁儿姑娘又认可了你在琴艺上的成就,那我就直说了。明年的花魁大赛,我希望你能夺得一个好名次。当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你尽可随便提,只要我能做得到,我一定帮你解决。而为了证明我的诚意,我会帮你写两首词,再给你留一首与《楚歌》的情感表达相近的古琴名曲。至于你能领悟多少,就看你的造化了。但我可以保证,只要你能将这首曲子理解到位,明年的你一定会取得极大的成就,你可愿意?”

“回东家的话,小女子既是楼里的人,自当听从楼里的安排!”眉儿的回答虽然很委婉,但沈熠却听明白了她的意思,于是吩咐沁儿拿来纸笔,又从脑海中调取记忆,然后写了起来。

沈熠笔走龙蛇,沁儿暗自低吟,只见纸上跃然浮现出了一首《秋风叹(燕瑶池)》:

“琼钩褰幔。秋风观。漫漫。白云联度河汉。长宵半。参旗烂烂。何时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