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改革的新方向

几日后,御前大殿内,一场与边防将领的会议正式召开。崇祯亲自坐镇,面前是一幅详细描绘边疆形势的地图,围绕他的是几名驻守北方边境的重要将领。他们个个风尘仆仆,显然是刚从战地赶来,身上带着硝烟的气息。

“诸位将军,”崇祯缓缓开口,语气低沉却掷地有声,“边疆的战报,朕已经看过了。你们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仍能守住边关,不失寸土,朕感到欣慰。”

老将赵元昌站出,身形高大,双手抱拳,声音如钟:“陛下过奖,边关将士不过尽忠职守,能保疆土安宁,实属职责所在。”

崇祯点头,目光从众人脸上缓缓扫过,语气一转:“但朕也知道,你们的困难。军中物资短缺,粮饷拖欠,士兵士气低迷。这不是将士们的问题,而是朝廷的问题,是朕的问题。”

一句话,让在场的将领们纷纷动容。一名年轻的偏将试探性地问道:“陛下明察,这些年边关的粮饷确实时有拖欠,末将等虽有怨言,但绝未敢生异心。”

“朕从未怀疑你们的忠诚。”崇祯摆摆手,声音铿锵有力,“正因为如此,朕要亲自解决这些问题,让你们再无后顾之忧。”

崇祯走到地图前,指着北方边疆的重镇:“从今日起,朝廷将设立独立的军需司,直接负责边疆军队的粮饷和物资调拨,不再经过地方藩镇之手。”

这句话一出,众将领愣住了。赵元昌皱起眉头,试探着问道:“陛下,若藩镇失去对军需的掌控,是否会激起地方势力的不满?”

“地方的不满,朕从不在意。”崇祯目光冷冽,声音中透着决绝,“朕只在意军队能否保家卫国,百姓能否安居乐业。藩镇私扣军费的事情,朕已不止一次听闻。此次改革,就是要断了他们的手脚。”

另一名将领犹豫片刻,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此举虽能保证军需到位,但地方势力一旦反扑,是否会影响边疆的稳定?”

崇祯看向那名将领,语气不容置疑:“朕的军队,只需要听命于朕。任何地方势力敢试图染指军权,朕会让他们明白代价。”

赵元昌和其他将领对视一眼,终于抱拳说道:“陛下英明,末将等誓死拥护!”

会后,崇祯立即下达了试点改革的命令。北方的三座重镇被选为首批试点地区,所有军费、粮饷与物资的分配由新设立的军需司负责。玄卫暗中派人监督,以确保执行过程中不被地方势力干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元昌作为试点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率领部下返回边疆。他心中虽有疑虑,但对崇祯的信任让他决心全力推进改革。

三个月后,第一批改革效果逐渐显现:士兵们的粮饷按时发放,边疆军营得到了更加充足的武器和装备,士气高涨。在一次边境小规模冲突中,北方军队大获全胜,击退了企图偷袭的外敌。

战后,赵元昌向崇祯呈递捷报:“陛下,改革已显成效,边关将士对朝廷信心倍增,士气如虹。长此以往,北方定可固若金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