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看完分析后,又陷入了沉思。
期间太监通知李世民回去用膳,皇后公主们都在等着,李世民问过李逍遥的意见后,便将太监打发了回去,不要再来打扰。
李逍遥掏出自热火锅等各种美食和李世民边看边吃。
两人吃完后,李逍遥开口说道:“陛下,关于王朝兴衰轮回,我有一点不成熟的建议,不知陛下是否愿意听听。”
李世民来了兴趣说道:“仙师,快快请讲,我洗耳恭听”
李逍遥笑道:“陛下的政治智慧要远胜于我,一点浅见,陛下听听便是。”
“华夏国的百姓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是世界上最知足最好管理的百姓,只要还能活下去,哪怕日子再难再苦也不会造反。这一点陛下认同吗?”
李世民略一思索点头道:“仙师说的极是,纵观历史,确实如此。”
李逍遥闻言点头接着说道:“所以说,为政者要想方设法让百姓丰衣足食、人有所居,百姓们过的好又有谁想着造反呢?毕竟可是风险极大的活动,全家掉脑袋的事,要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了,谁会放着好日子不过,走上这条不归路呢?”
李世民对于百姓起义造反深有体会,毕竟他今天的地位也是从战场上得来的,对于荀子所说的\"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句话理解深刻,异常认同,所以他继位后,对于百姓也是极好
\"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摇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闯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但令天下皆然,朕不听管弦,不从畋猎乐在其中矣!\"
历史上的李世民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李世民从方方面面,林林总总,为子民从温饱到尊严到社会文化提供了富和贵,践行了自己对天下人人富贵的宏愿。“太宗自即位之始,霜旱为灾,米谷踊贵,突厥侵扰,州县验然。帝志在忧人,锐精为政,崇尚节俭,大布恩德。是时,自京师及河东、河南、陇右,饥懂尤甚,一匹绢才得一斗米。百姓虽东西逐食,未尝嗟怨,莫不自安,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其得人心如此。加以从谏如流,雅好儒术,孜孜求士,务在择官,改革旧弊,兴复制度,每因一事,触类为善。初,息隐、海陵之党,同谋害太宗者数百千人事宁复引居在右近待心术豁然不有疑阻。时论以为能断决大事,得帝王之体。深恶官更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救免。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由是官更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图围常空,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皆不蛮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引自《贞观政要.政体第二》
所以此时李世民对于李逍遥所说的也是极为认同,毕竟历史上他确实也是这么做的,甚至做的很好,为后面的大唐盛世、万国来朝,成为当世最强大的国家,(没有之一)中国古代历史的巅峰,真正的大国气象,(ps:咱们现在追求的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回到盛唐啊!我们不是崛起,我们只是复兴,我们只是拿回曾经属于咱们的荣耀与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