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彭牙子凑过来:
“团长,好眼光。这妞不错。瓷实,肉质鲜美,奶大腚圆,好生养。”
你能不能换个好点的词儿?
哎,算了,看你文化水平也不怎么地,无所谓了。
“那前辈可得好好表现。否则亏了咱【无影手】雁过拔毛的好名声,还丢了我这么好的马。”
“团长放心。想拔几根?”
杨临一夹马肚,马儿欢快地跑了几步:
“越多越好。”
...
而此时,就在杨临目光暂时望不到的地方。
刚下早朝的京兆府许明岩许大人,就被内监喊住,叫去了御书房。
年纪快到五旬、两鬓微霜的当朝皇帝玉景帝,鼻梁挺拔,直至印堂,脸型圆润丰阔,双目炯炯有神。
看到许明岩跟随内监,小步疾走,来到御书房行完礼后,玉景帝放下手中的题本奏,以肘支住身体,侧躺在了软榻上,和蔼说道:
“给许卿赐座。”
许明岩躬身:“谢陛下赐座。”
然后,他只做了半个屁股,看向这个正值壮年、气势威严恢弘的大新国皇帝。
玉景帝敲了敲题本奏章,饶有兴致的问道:
“许卿,你昨日的题本中有一则内容,甚是有趣。你给朕详细说说,京兆西、京兆东,两衙门抓贼比武的事。”
这等事,不会在朝堂上说。
但是许明岩将这件事当成了一件趣闻,写进了每日的汇报的题本奏里。
这也是汪大人给他的建议,很能够体现他京兆府下辖四衙争先干事的精气神。
更能说明京兆府许明岩管理有方。
果然,在暂时平静无奇的各类奏折中,这则趣闻,被梳理奏章的内监,呈到了玉景帝跟前。
郑荫世子丧期已过,各部都还是那些事,皇帝老儿也是人,天天看官方奏本,没什么新鲜的,而且头都大了。
这种趣闻,就很吸引人。
于是许明岩将事情的情况简单说了一遍。
仔细听完之后,玉景帝来了兴趣:
“你是说,前些日子京城里传的有点邪乎的那个京兆西小捕快,杨临?”
见玉景帝脸上的神色喜人,许明岩放心地回答:
“回陛下,正是。”
“朕想起来了,前些日子,刑部都官司汪葆慎好像还提过此人。朕也听内监传闻,京兆西衙门张榜,让百姓招领失物。此事可属实?”
“回陛下,属实。”
玉景帝抿了一下嘴,略表赞赏:
“嗯。你管理的很好。这等贤举,可有嘉奖?”
“陛下恩泽四海,百官效贤,这等事也都是四衙分内应做之事。”
玉景帝笑了:
“京兆府携领四衙,管理有方,朕心甚慰。”
许明岩立刻离座叩拜:“谢陛下夸赞。”
“另外,京兆两衙比武抓贼,三日后若有了分晓,记得告诉朕。你先下去吧。”
许明岩:“臣谨记,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