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越冷笑道:“子孝兄,大将军乃先帝托孤之臣。方才所言,未免太过武断了。”
哪知道邓义猛然回头,指着蒯越骂道:“蒯氏乃荆襄大族,主公委以重任,倚为臂膀!为何却为那杨陵说话!?”
蔡瑁心道:“这邓子孝有够蠢的。用杨陵的话说,看破不说破,还是好基友。这当面指责,哪个世家大族会干这种事,真是一点风度都没有,难怪邓氏越来越没落。”
果不其然,蒯良拱手道:“子孝兄此言谬矣。杨陵奉天子于江陵,而今讨董归来,气焰正盛,诚不可与之争锋。当徐徐图之才是。”
“且不说主公若是讨伐杨陵,既无圣旨,又无密诏,诸侯是否会响应。襄阳之兵,也不是杨陵的对手啊。”
小主,
刘表闻言,心中顿时一沉。
“蒯氏兄弟是某入荆州以来最为倚重的大族,平定荆州宗贼之乱,蒯氏与蔡氏出力良多。如今这话里话外,居然如此露骨的为杨陵说项。”
“先前蒯子柔还劝我攻打江陵,夺回天子的啊。如今却为何反倒助那杨陵?!”
刘表何其聪慧之人,如何看不清局势,只是不愿意相信罢了。
当初蒯氏建言献策突袭江陵,攻伐扬州,那是因为杨陵与李清风的大军陷于司隶与潼关。
那也是他唯一的机会,人生如棋,一步错,步步错。
杨陵派出南郡魏氏的魏征与侍御史田丰为使,一个代表杨陵,一个隐约代表天子。襄阳大族人精似鬼,皆奉为上宾,襄阳士族的心已在杨不在刘了。
黄承彦拱手道:“使君!黄氏一族愿命黄祖,向大将军谢罪!”
“不可啊主公!若是弃了黄祖,荆州各郡太守县令,如何看待主公!此万万不可啊!”邓义伏地跪拜道。
刘表心如死灰的扫了蒯氏兄弟与蔡瑁一眼,回头望向邓义温言问道:“除了号召天下诸侯讨伐杨陵外,子孝可还有良策解此危局?”
邓义闻言,讷讷不语。
而就在此时,刘表的长子刘琦疾步而至,冲着刘表拱手道:“父亲大人!天子遣使,封父亲大人为成武侯,并召为九卿宗正,掌皇族之事!”
刘表闻言一愣,喃喃的问道:“何人传旨?”
刘琦答道:“常侍郎、镇抚使副指挥使,张三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