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没有人会傻到不要政府担保,品相好,含银量高,且有防伪标识的银币。
反而去接受来历不明,含银量不高,而且品相很差的银锭的。
这使得市场上的那些正在流通的白银迟早会退出市场,而央行在各地的营业网点提供了兑换业务。
可以承接民间白银的兑换,根据民间银锭的含银量,将其兑换成等额的银币或者是纸币。
这样一来,民间的白银会迅速的流入政府的手中,让他们能获得大量的白银去铸造银币,进一步的将银币推广到全国去!
推广银币其实并不是林千羽或者是央行的目的,真正的目的其实是推广纸币。
因此,在发行银币的时候,央行也发行了对应的纸币,纸币的面额比较多。
有跟银币对应的一元、五角、贰角和一角等面值。
除此之外,纸币还有二元、五元和十元、二十元、五十元和一百元等比较大的面额。
在一角之下,纸币对应的有五分、贰分和一分。
一角以下因为面值太小,银币的重量太轻难以铸造。
所以对应的银币没有,取而代之的是铜币。
五分、贰分和一分都有对应的铜币
对于民间而言,他们早就有使用铜币的习惯,所以这些小额货币使用铜币他们自然可以接受。
而稍微大额一点的则由银币代替,所以政府的这一次新货币的发行,在民间并未引起太大的波动。
甚至因为政府拟定了各种面额的银币和铜币,不像以前那样需要一枚铜钱一枚铜钱的去数。
也不需要拿秤去称量白银的重量,并且为此争论不休。
这使得民众们普遍都能接受银币和铜币,因为用起来是真的非常方便。
至于跟银币一起发行的纸币,目前为止鲜有人问津。
不过对此皇帝也不着急,纸币可以跟银币等额兑换。
在价值上,两者是完全一样的。
而且相较于银币而言,纸币更加轻便,更方便携带。
一旦有人尝试使用,并且确定纸币能等额兑换银币之后,相信绝大多数民众会接受这种纸币的。
林千羽要的就是他们认可纸币的价值,并且潜移默化的强化这种信念。
这样的话,等到某天他们习惯了纸币之后,再慢慢的减少银币的发行量,着手回收市场上的银币的话,就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弹了。
既然央行的目的是为了推广纸币,那么面额超过一元的银币,自然就不会再去铸造了。
对此,央行方面的解释是大面额的银币重量太重,不方便携带,实用性不高,所以只发行了纸币。
这一点因为目前大家的关注目光都在新银币上,所以也没多少人会在意。
毕竟,此时绝大多数人都只能接受银币,接受不了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