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改变他们的,只有最基础的知识以及部分心理疾病。
比如很多人觉得,切实的利益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素质。就像《管子·牧民》中所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种观点并不正确。
就算让一个人从劳动力价值低的环境生活二十年,再让他去劳动力价值高的环境生活二十年。他也只会改变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并不会改变他缺失独立人格、追求认同感的事实与观念。
在劳动力价值低的环境里,他可能家里琐事都要亲力亲为,不舍得买吸尘器和洗衣机。
但是在劳动力价值高的环境里,他认识到自己劳动的真实价值之后,他就会逐渐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去购买洗衣机和吸尘器,降低自己在生活中的工作时间。
但是对受教育水平低的人来说,环境带来的持续性影响是不会改变的,就算他身边的环境和主流价值观也同时发生了剧变,他也很难改变自己先入为主的思想。
因为他们没有自己在心境或者说精神方面的思维逻辑,只有在物质方面的对比作为认知逻辑。
这种人想要改变,那就只能从最基础的知识着手,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地教他们理解科学与哲学。
一味地给他们讲解哲学上的种种思想,只会为他们造就出另一个狂热的精神皈依对象。
一直讲科学上的种种知识,对他们也是毫无实际价值,只会让他们懈怠。
对于受过教育的大多数人来说,都是认可教育的实际意义的。
但是对于没受过教育的人来说,他们认为这些知识并不能帮助他们切实改变现状,他们学了又有什么用呢?
竭泽而渔、鼠目寸光不外如是。
他们没有受过教育,自然意识不到教育的必要性,且大多数情况下,教育者也无法反驳他们的观点。
因为教育很多时候并不能改变现实,只能改变自己。
现实的改变,则需要人力、物力、财力。
说是“穷山恶水出刁民”,但是仔细想想,穷山恶水就算出现善民又有谁会提供人力、物力、财力,发展地方经济,把他们解救出来呢?
在初级文明阶段,几乎所有机构的首要目的都是获取利益。
除非解救他们能获得利益,否则根本不会有人去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
一群人数不多,受教育程度在及格线之上的人,他们能有什么利益值得机构专门去解救呢?
没有。
既然“善”不能成为被解救的快速通道,无法为自身提供竞争力,那又有多少人能坚持不懈地传承这个“善”呢?
更别说这还是理想状态下的推演。
实际上,那些穷山恶水的刁民们,根本就没有奢望过有人会去拯救他们,也不认为别人会好心过来拯救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