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章 力气变大了

重生七六年 罗夫子 2256 字 2个月前

第一年的粮食解决了,可第二年、第三年,连续这七八年怎么办?

老奶奶把几个儿子找来:“娃儿们,要想一个长久之计。不能年年让你大嫂家都没有年猪呀。那孙子们一年肉和油吃得太少了长不高啊。”

二叔与几个兄弟商量,一年每家送300分工分给大嫂家,再让他们家喂一头牛,又增加1000分,就基本上不会倒补了。

听说每家要宰300分给大嫂家,婶子们不乐意了。

说穿了,工分就是粮食,就是钱。这年头,大家的家庭都不宽松富裕,几个婶子听说后,都给叔叔们讴气。

“儿媳妇们啦,为人可要记亲情啦。你大哥在世时,你们去镇上办事饿了,哪一次不是他出钱买给你们吃?哪个家娃儿病了,不是他出钱来看病?过年,哪个家娃儿身上穿的一套新衣新裤不是他出钱买的?”

“前些年,吴家寨哪个不羡慕你们有个好大哥?”

“娘呀,别说了。大哥的好处我们都记着呢,我们只是一时想不通。宰去吧,不就是300分吗?”

第二年,四个叔叔送的工分加上喂了一头水牛,工分总分一下子翻了一倍,年终决算时,终于甩掉了倒补户的帽子,还进了五角钱。

二生队的人都说,这吴家几个兄弟硬是团结呀。

余粮钱解决了,但总工分人平均起来还是偏少,分的粮食有些年收成不好就不够吃。

叔叔婶婶们劳动量大,食量也大,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呀。怎么办?

天无绝人之路。吴尚荣还有外婆,还有舅舅啊。

谁说嫁出去的闺女就给娘家没有关系了?外婆和舅舅时刻挂念着他们一家子呢。

外婆家住在更偏远的山区,属于另一个乡。

那里土地多,杂粮多,有余粮。

舅舅们来牛池镇上赶集时,翻山越岭,从将近五十里之外,把粮食背到镇上,放到镇上的亲戚家,他妈妈赶集时,又背回自己的家中。

红薯成熟背红薯,洋芋分了背洋芋。玉米、小麦、黄豆,一年三个舅舅轮流背来三四百斤粮食。

这样才保证了家中不至于断炊,才保证每年可以抽少量余粮喂一头年猪。

吃水不忘挖井人呀,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吴尚荣认为,也许老天爷感觉我上辈子没有报答够叔叔们、舅舅们的大恩,没有真正报答过文校长、尤良星、怀三伯以及众多家乡父老的恩情,让我再活一世来偿还。

吴尚荣坐在那里,一边机械地剥着玉米壳,一边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