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路在何方

然而,就算是难办,自己也必须得办。自己连那张桌子都够不着,更别提掀桌子了。

投黄巾军?还是罢了,自己知晓大势。

黄巾军起事之初,确实势如破竹,胜多败少,发展迅猛,最强盛时其军势甚至超过大汉,大有马上就要推翻大汉之势。

然黄巾军虽人数众多,却皆为四处裹挟之难民百姓,无章法,亦无大局观。待大汉反应过来,站稳脚跟,便开始逆风翻盘。

小主,

多地出现几万政府军打败十几万甚至几十万黄巾军的场面。

且一旦加入黄巾,便终身都是黄巾军。即便如周仓这般猛将,反正之后,也只配给关二爷扛大刀;张燕率众几十万,各路诸侯虽承认其反正,却都只是想先稳住他,再行吞并之事。

无人将他真正视为一方诸侯。最后的事实证明,也的确是树倒猢狲散。

故而,投黄巾军绝非良策,即便先期借势而起,再行独立单干亦不可行。

因在他人眼中,你始终是黄巾军,但凡有人比你强大,皆可来攻打你、吞并你,无需顾虑师出无名,亦无人会来救你。

去投军?自己没有门路,去了也不过是一个炮灰小兵,想要靠军功升迁上去,恐怕不知要死上多少回。

姜滔将后期各诸侯的发家史都仔细想了一遍,发现没有一个是自己可以复制的。

那些人不是什么四世三公,就是什么高官的官二代,就连后世被称为白手起家的刘备,也是逢人就说:“吾乃中山靖王之后”,还是卢植的挂名学生。

靠着这样的身份,别人一说募兵平叛,就先有张飞变卖家产追随,后有张世平、苏双送马送铁。

这些都是姜滔所不具备的。即便有着这样的身份背景,刘备在平叛黄巾军之后也只做了一个县尉。

后来因为立功的人太多,位置不够,汉灵帝下旨:因军功而成为官吏的人,都要被精选淘汰。刘备也就这样被“优化”了。

后来还是他抱上了同学公孙瓒的大腿,才慢慢发展起来,而这也是姜滔无法复制刘备成功的原因。

不过,虽不能复制,但可以参考。想到刘备的发家史,姜滔似乎看到了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