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边军入关

董魔王出身于偏远富裕之家,与积累千百年的世家大族,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他能做到前将军的高位,并镇守西凉,除了自身过人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汉帝的赏识与提拔。

大汉寒门出身的高官不多,比如董卓、丁原、何进、蹇硕等等,皆是汉帝有意提拔,用来对抗世家集团的人才。

这种情况下,董卓虽然对朝廷算不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对汉帝,还算是有那么一点忠心的。

大汉这艘船虽烂,但终归没沉呢,烂船还有三斤钉,更何况煌煌四百年积威。

如今汉帝以封王之事许诺,董卓很心动。

李儒的劝诫之意,被他直接忽略。

董卓反而道:“文忧,吾有心北上不必言它!”

“汝只管为吾规划一番,此次如何才能抢在各路大军之前,灭了黄巾...”

他向李儒问策,不是要其站出来反对自己的,而是希望他能帮忙制定,详细的北行的新战略,以及怎样捞取更多的功劳,好为封王之事做铺垫!

他也不是不知道地盘的重要性,但战略虽好,想要完美的实施却困难重重。

先不说局势变化,单是攻打打荆益二州,所耗费的时间与精力便让人等不起。

其实董卓的顾略也不无道理,看看李屠夫,其念念不忘的想要夺取幽州,南下冀州实行划黄河而制的战略。

但损兵折将之后,到现在也寸功未得,所以有些战略很好,但能不能完美的执行并完成那又另说了。

现在的董卓,还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因为四百年大汉正统深入人心。

朝廷远没有到达油尽灯枯的地步,你给他讲什么天下大势,还真看不大明白。

在某些事情上,董魔王与李屠夫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一旦下定决心,便很难有所更改。

这个时候李儒的处境,与当初贾诩反对出兵幽州的情况有些相似,主公下定决心他们无力更改,只能在一旁查缺补漏制定战略!

李儒尽中无限惋惜,也只得建言道:“主公欲率军北上争王,儒心有所同…”

“但豫州之地不可轻弃,当留一员大将坐镇谯县,以防天下之变…”

“哪怕三张入主洛阳,局势不可挽回,我等也有退路和栖身之地…”

“至于黄巾之事,主公只需让徐荣将军,继续待在洛阳与三张对峙...”

“我军主力直接北上冀州,配合卢植老帅,先一步灭了戝首张角,洛阳贼匪则不战自溃…”

“如此主公破广宗,灭张角,居首功,勤王有力,保驾及时...”

“战后只需摆平卢植那老匹夫,这封王之事,水到渠成...”

“善,就依文忧之言,即日整军北上...”

最终,董卓还是采纳了李儒的意见,留一部分人马,以州剿匪的名义继续驻在豫州。

他本人则率三万西凉主力,迅速北上冀州,准备抢夺破灭黄巾,平定叛匪的首功。

王侯的吸引力,对于董卓这些朝廷武将,是绝无仅有的。

非刘氏不王,已经很好的诠释了,王的重要性...

严格来说,王与皇与帝曾经算是一个层次的存在,都是曾是人皇天子的象征...

甚至若真较真,八百年的周王天子,比所谓的皇帝还要来的更具正统和神圣性...

所以,王的吸引力,绝对值得董卓这等武夫,拼劲全力,前往取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