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朝,朝堂之上一位御史满脸怒容,猛地跨出一步,手中笏板高高举起,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殿下!出大事了!衍圣公一脉全部葬身火海,而据可靠消息,竟是那锦衣卫所为啊!这可是万世师表孔家,传承千年的圣地啊!”
此言一出,满朝大臣皆惊,原本还算有序的朝堂瞬间炸开了锅,大臣们交头接耳,一片哗然。
那御史涨得满脸通红,仿佛要将满腔怒火都喷薄而出:“孔家,自上古传承至今,为我华夏文明之根基,衍圣公更是德高望重,受天下人敬仰。如今,竟惨死于锦衣卫之手,这成何体统?这简直是对圣教的大不敬,对天下读书人的公然挑衅!殿下,锦衣卫如此肆意妄为,目无国法,若不彻查严惩,天下学子必定心寒,民心又将何安呐!”说罢,他“噗通”一声重重跪地,以头抢地,咚咚作响,那痛心疾首的模样,仿佛天就要塌下来一般。
“殿下,锦衣卫向来行事狠辣,手段不羁,如今竟敢对衍圣公下此毒手,背后必定藏着不可告人的阴谋!”又一位御史紧跟着出列,同样义愤填膺,振臂高呼,“孔家乃儒家正统,是我大明教化万民的根基所在,此举无疑是动摇国之根本呐!恳请陛下务必彻查到底,还孔家一个公道,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孔讷有错,只错在一人,怎么可以迁怒于衍圣公一脉!”那位带头的御史声泪俱下,继续悲呼,“孔讷不过是一时行差踏错,即便有罪,也当由他一人承担,何至于牵连整个衍圣公府,让千年传承的圣族惨遭灭门之祸?这锦衣卫如此草菅人命,滥用职权,若不严惩,国法何在?天理何在啊!”
大臣们的情绪被彻底点燃,不少人纷纷附和,朝堂上抗议声一浪高过一浪。
“殿下,锦衣卫如此胡作非为,实乃我大明之耻!”
“恳请殿下速速下令,将涉案的锦衣卫尽数缉拿,严加审讯,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朱雄英静静地坐在龙椅之上,淡淡的看着下方众人,眼神平静却透着一股让人捉摸不透的深邃。
下方大臣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他们感觉自己面对的不是稚嫩的朱雄英,而是那位杀伐决断、威震天下的朱元璋。
朱雄英缓缓站起身来,居高临下地扫视着群臣,原本嘈杂的朝堂瞬间安静下来,只听得见众人急促的呼吸声。
他开口了,声音沉稳且有力,一字一句仿佛重锤般敲在大臣们的心上:“各位大人如此激动,本殿下理解。衍圣公一脉遭遇此等惨祸,本殿下亦痛心疾首。但诸位皆是朝廷栋梁,怎能仅凭‘可靠消息’就妄下论断?”
他微微一顿,锐利的目光在几位带头的御史身上停留片刻,继续说道:“锦衣卫虽行事果决,但向来只遵皇命。若无陛下授意,他们岂敢对衍圣公府贸然下手?此事背后,怕是有一双黑手在蓄意搅乱朝局,挑拨君臣、君民关系。”
一位大臣壮着胆子说道:“殿下,话虽如此,可如今种种迹象皆指向锦衣卫,若不尽快给天下人一个交代,恐生大乱啊!”
朱雄英神色不变,从容回应:“乱?究竟是何人造乱,尚未可知。本殿下明白诸位心系孔家,担忧天下舆情。但仓促定罪,只会让真凶得逞,让天下人看到我大明朝廷不辨是非、草率行事。”
朱雄英走下龙椅,静静地盯着跳得最欢的御史,目光如炬,仿佛要将其内心看穿。这位御史名为王本立,平日里在朝堂上以刚正不阿的形象示人,可朱雄英却深知他背地里的一些勾当。
“王御史,你如此义愤填膺,本殿下倒想起一件事。数月前,江南水灾,朝廷拨下赈灾款,本是为了救助那些受灾的百姓,可为何到了地方,却有诸多百姓未能得到应有的救济?”朱雄英缓缓开口,话语看似平静,却暗藏锋芒。
王本立心中一紧,额头上瞬间冒出细密的汗珠,但他仍强装镇定,说道:“殿下,这……这与今日之事何干?当务之急是彻查衍圣公府惨案,严惩锦衣卫!”
朱雄英冷笑一声,继续说道:“哼,你别急。据本殿下所知,负责江南赈灾款项发放的官员,正是你王御史的远房表弟。当时就有传言,说这赈灾款被层层克扣,不少都进了某些人的腰包。而你,身为御史,本应监察百官,却对此事不闻不问,是何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