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官多兵少

滨江警事 卓牧闲 2199 字 1天前

事实证明,把营房建设交给滨江预备役团的营房股是正确的。

团长、政委没想到陵海开发区竟如此支持预备役工作,不但给地方还给经费,当即决定把一连的连部升格为陵海预备役营的营部!

团机关不全是现役军官,也有一个班的现役战士。团党委研究决定安排干部轮流去大门口执勤和看守仓库,让原来站岗和看守仓库的战士全部来陵海开发区参与营区建设。

总投资五万元的基建工程由营房股长和一营长杨建波全权负责。

在建设中能省则省,比如运输建材不需要去外面找车,用团里的两辆解放大卡车去拉,平整场地和装卸什么的体力活儿也全部由警卫班的战士干。

以前是一个地级市建一个预备役师,上级考虑到编兵区域的兵源不够,去年省军区才根据上级要求把十几个预备役步兵师缩编成一个预备役步兵师。师长兼省军区副参谋长,政委兼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换言之,现在的滨江预备役团以前是滨江预备役师。

单位级别由正师变成了正团,但以前的家当还在。

团长、政委和参谋长专门去仓库看了看,要求把能用上的东西全用上,等陵海预备役营的营区建设好,就把仓库里能用的家当全部拉过来。

毕竟经费很少,又没有地方党委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想建几个齐装满员的预备役营太难。

现在有陵海开发区支持,与其跟之前那样贪大求全结果什么都干不好,不如把有限的资源都投在陵海开发区,先建一个「样板连」!

预备役团的领导如此重视,沈副市长三天两头问进展,秦副市长也打电话问兵编的怎么样,连朱大姐都很关心,韩渝压力真的很大。

预备役军官好办,先编一个连,总共能需要几个干部?

并且只要是部队军官大多会转业回老家,大多被安置在机关事业单位。

三河街道有好几个,开发区公安分局也有。

比如去年调到开发区分局的消防专干谢兴宝,以前是就是消防部队的干部。又比如陵海港监处的胡根华,原来是陆军的营长。

事关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又有法律法规支持,都不需要做什么思想工作,只要是在开发区工作的***干部,可以直接征召他们加入预备役部队。

只要征召到了谁要是不服预备役,那就是违法!

哪个单位的领导要是不支持,就说明这个领导的思想有问题,可以理直气壮去找他的上级。

现在的问题是预备役战士去哪儿找!

开发区以前的三个乡镇,平均每年都有三四十个青年去当兵。

可陵海的基础教育太好了,十个小伙子去部队当兵,至少有四个能在部队考上军校,还有两个在部队转志愿兵,现在叫什么士官,能回来的只有四五个。….

转业军官安排工作,退伍士兵又不安排,尤其农村兵。

人家不可能呆在家里种地,有的出去经商了,有的出去打工,留在陵海的很少。

虽然说按照法律规定只要本地有预备役部队,并且征召他们了,他们必须要服预备役,可秦副市长、沈副市长和预备役团的领导说的很清楚,要么不编,编就要编一个能拉得出、打得响的「拳头连」!

人家大多在外地,你让人家回来人家就回来?

就算人家愿意回来,来回的车旅费谁给报销,并且回来需要时间。

韩渝根据民政局和三河街道人武部提供的资料,能打电话的用电话联系,没有电话的去村里找。

一连跑了四天,结果只找到二十七个符合条件的退伍士兵。

考虑到人家

都在私人老板开的厂里上班,又去找人家的老板。跟人家老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人家的老板知道服预备役是法律要求的,所在企业必须支持,服预备役的员工在参加训练或执行任务时要照常发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