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又要进入战备

去大明扶贫 飞獴在天 1754 字 2个月前

朱植抚慰道:“鼎石先生,回来就好。你还是我辽王府文官之首,大家都盼着你哩。”

他早就料到会是这种结果,也不责怪,照例请铁炫负责好王府事务。

蓝玉也派人通知辽王:“北伐大军将于明年正月过后,沿哈拉温山以西进军漠北,请辽王派一万骑兵进驻白城子和红城子一带,震慑哈拉温山以东蒙古、女真各部,保护大军侧翼安全。”

“一万骑兵?开什么玩笑?”辽王心里不由吐槽。

辽东现在顶多只有九营刚组建不久的骑兵,其他都是有一些滥竽充数的乘马步兵而已。

但是,蓝玉执意率大军在冬天雪地里进军,辽东诸军也只能配合作战。既然要作战,必须大获全胜。既然想大获全胜,就得准备得万无一失。

好在如今的辽东已经是今非昔比,粮械两足。

早在秋收时,朱植不仅让人在凌海、广宁和沈阳建立了三大粮仓,各屯积了八万石军粮,还让各卫在盖州、金州、义州、凌海、开原、安东自建粮仓,各屯积了基本能够六千人马支撑一年的两万石军粮。

即使在双辽、长春和铁岭三地,驻军不足三千,仍然各自囤积了两万石军粮。

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刀剑局造出八百把骑兵用的马刀,一千来把步兵用的战刀。

前者仿制抗战时期雪枫将军在江淮平原研制的雪峰刀,即使在热兵器时代也曾杀得倭寇魂飞魄散,因此辽王为之命名为雪峰刀。

后者借鉴了倭刀特点,刀柄更长,更适合双手持刀挥砍破甲,辽王将其命名为喜峰刀,以此纪念后世在喜峰口长城抗战中大败倭寇的国军英雄。

这些刀不需要波斯刀那样长达个把月的反复锻打,也不需要唐刀或者倭刀那样采用复杂的包钢或夹钢工艺,只需要两三天的锻打和磨砺,即锋利无比,可以轻松砍透元军冬季穿的三层皮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刀身强度和抗疲劳方面,这些刀也比明军寻常配备的大刀强了好几倍,与普通大刀连续互击五次,仍然能够保持刀刃无明显豁口或卷刃,连续互击五次以上,才会出现小的豁口或轻微卷刃,但仍能保持刀身不断。

这些优良品质都得益于广宁有高温炼铁高炉可以迅速熔化乌兹钢,再经过谢婉清的指点,在浇铸剑胚过程中提前去掉气孔、气泡和杂质,迅速制造了一体成型的刀胚,节约了大量铸造时间。

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磨刀不误砍柴工。

出身刀剑世家的蒯氏兄弟亲自锻造了两把寒光闪闪的宝刀送给朱植。

朱植取名为明月刀和明珠刀,平时就让明月和明珠两个小姑娘背着,给自己装逼,搞得像个骚包侠客似的,出门还整两个丫环装门面。

明月和明珠心里可是乐开了花,觉得辽王心里还是有自己的。

蒯富按辽王的要求,造出了十六支掣电铳,也就是后膛燧发枪,解决了可以从后膛迅速装弹的问题。枪管和枪托的长度都进一步变长了,整个枪支长度从最初的一米二改进为一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