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如华当众宣读完几个战死将士的事迹功勋以后,韩林又亲自将这几个人的家眷请到了台上。
韩林深深地对着这几个亲眷深深的作了一揖,诚挚地说道:“我辈为卒为伍,舍身许国乃是大节大义。不过,谁人都是娘生爹养,为家国战殁,不可使其后事有忧。”
韩林伸手握着一个失声痛哭老丈的手,嘴里悲痛说道:“老丈,当下韩某说什么切肤之痛,感同身受都是空话。这四人都是我营中兄弟,报国身死。彼父母,便是我之父母。”
“我以乐亭营守备之名,向各位起誓,此四人父母皆由营内赡养,老后以其名义送终。妻若守节不愿嫁,则给予银钱开设店铺,营内优先采买,如有子嗣,亦送入学堂教育成人。”
“如无子嗣,本官已令守备衙署设‘育婴堂’,专收流民孤儿,以其名义收为义子,随其姓、延续香火。”
这几件事,其实在进军三岔河和锦州之战以后都已经有了先例,但即便老兵们已经听过、看过,但当韩林再次当众许诺以后,仍不免为之动容,纷纷涨红了脸,使劲地拍着巴掌。
战死以后,父母妻儿有所依有所养,这胜过万千的空话和套话。
而那些后来入募营中的新兵们就更不必提了,虽然他们早前或多或少都从老营兵的嘴里听说过这些事情,但那又与亲耳所听、亲眼所见不能同日而语。
各个脸上都是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
围观的百姓们亦是如此,当兵吃粮天经地义,而与之相伴的为其卖命也是情理当中。
不过旁的营伍与乐亭营这里可谓是判若云泥,在其他的营伍当中,一般战死的,除非有特别大的功勋,家眷也就只能得到一笔十分微薄的抚恤银。
甚至,这些银子在经过层层的盘克以后,可能到家眷手里只能买两个馒头。
如此一来,谁愿意甘心卖命?
一遇战事,可能行军途中,就会有一半的卒伍逃脱,这不仅严重地削弱了战斗力,而且对士气的打压也是极为致命的。
虽然韩林因为之前和高家起了冲突与土人有些矛盾,但是在乐亭营的卒伍和麾下军佃百姓的口中,那可是如同再造父母一般,有他亲自在当众许诺,自然是差不了的。
先是卒伍当中爆发出了阵阵喊声,紧接着麾下军佃百姓们也纷纷鼓掌叫好,受到情景的感染,原本对乐亭营有些看不顺眼的围观土人百姓们,同样拍起了巴掌,叫起了好。
将那几个感恩戴德战死营兵的亲眷送下台子坐定以后,韩林对着徐如华点头示意其继续。
接下来,便是要为本次剿灭海寇有功的参战者们叙功了,徐如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更大的声音说道:“海战当日,群寇妄为,气势汹汹……”
说着,徐如华将目光转向了自己的水营队列,最前面站着五六十个水营的汉子,其中有不少还裹着带子,吊着胳膊等等,但虽然这些人身上带伤,不过各个都将胸脯挺地老高,脸上一副傲然。
“乐亭水营一哨战兵挺锐披坚,以一当十,焚船荡寇,凭孤军迎战贼船二十余艘,一战扫灭贼匪海阎王以下合计七股贼寇……”
徐如华将那一战简单的叙述了一遍以后,台下不由得传出了一阵倒吸气的声音,海上比不得陆上,连跑都没地方跑,目光不由得钦佩地看着那群站在水营最前面的这群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