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
方时傻眼了,这不就是说还真惹怒朱元璋一次,这都不死。
曹兴轻叹一声:“三年前,陛下一道诏书他觉得有弊端,就直接上书,把陛下骂一通。
要不是皇后和太子求情,这小子早就剥皮萱草了。”
方时抬手举起大拇指,一脸佩服:
“这都不死,敬佩敬佩!”
“怕他继续做这种傻事,我直接打发去山西屯田,也剥夺了他上奏疏的权力。”
[能看出诏书弊端,必定是个读书人,可以用用。]
[老朱不杀他,有部分原因想着留给朱标用,毕竟朱标性格温和多了,这种人用好了就是利器。]
想到此,方时变换了下脸色,一脸郑重开口:
“我需要每个千户所,最少有五十人会讲书,每个百户需要十人。”
“京营?”
方时摇摇头:“南方不需要,只需要北方,云贵川等地,特别是幽云十六州。”
蓝玉、曹兴两人沉默良久后,才缓缓开口:
“没有陛下或太子旨意,他们不会去做。”
“不在卫所,选好人带到外面去学。”
方时沉声解释:“陛下和太子不会下诏,你们只能找亲信去做,某些勋贵也要瞒着。
弄好之后,你们把名单交给太子,舆论必须掌握在朝堂手上。”
“流言?”
蓝玉想起了朱襄氏,眨了眨眼睛,一脸好奇:
“方小子,你怕朱襄氏一事又起?”
“差不多吧!”
方时没有具体解释:“时间没有多少,年前要先培养一批说书人出来。
这些说书人军纪要好、真心认可大明。
此事若能顺利进行下去,朝廷要在六部之外,再加一部了。”
曹兴猛得站起来,眼神死死盯着方时:
“真的?”
方时郑重点头,心中暗暗思忖:
[只要交趾那边粮食充足,加一些制度成本完全可行。]
[目前先用说书人和钱尚书的力量,来控制舆论。]
[等军队识字结束,每个村子至少有三个能识字的,就可以开始弄报纸了。]
就在方时思考之际,蓝玉的声音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