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天气变暖和,冰雪逐渐消融,天空变得明亮起来。
五、六月份,植物变绿色,动物忙着繁殖,万物向荣。
降雨,也增多。
冬季,则是从九月开始,一直到来年的四月头上。
极夜,降临。
黑暗越来越靠近,温度降到最低。
所有海浪和潮汐,都消失了。
海岸冰封,只有冷冽的寒风,挟裹着飞雪,四处扫荡!
万物,除了狂暴的风雪,再无声息。
这夜,仿佛无边无涯!
北冰洋,有着丰富的鱼类,以及像北极虾一类的大量浮游生物。
它们,成为夏季海鸟、海豹、海象、白鲸、一角鲸,以及其他海洋动物的食物来源。
小主,
北冰洋周围的大部分地区,都光秃秃的非常平坦,当表层土解冻,植物开始生长。
驯鹿、麝牛、旅鼠、北极兔等动物,都以此为食。
而北极狼、北极狐、北极熊等食肉凶猛动物,又依靠捕食这些动物得以存活。
自然,生活在其间的黄种人因纽特人、白种人拉普人、蒙古人楚科奇人、卡吉尔人,便处在食物链的顶层。
但是,在这片冰封的世界,谁才是主人?
或许,只有肆虐的狂风和洁白的冰雪!
两千多年前,人类对自己生存的地球,远没有像阿布前世那样了解。
但人类对于这片地方的探索,不曾终止,并且将足迹和屋舍,安放在这片冰雪大地之上。
人们原先认为,直到距今约1.3万年前,才开始有人居住在北极地带。
阿布前世的科学家已经探明,早在3.5~4万年前,这里就已经存在了人类活动的遗迹。
石制工具、马和驯鹿的骨头、雕刻过的猛犸象牙……
这些工具和遗物表明,当时的人类,已经到达了一个高级的生存阶段。
因纽特人的祖先,来自华夏的北方,或者是更加内陆的区域。
大约在一万年前,他们一路北迁。
有的,进入北极圈,在那里适应极度的酷寒,渐渐生活了下来。
有的,渡过冰封的白令海峡、或者低海平面的阿留申群岛大陆架,以独木舟跳跃的方式,到达美洲,并成为那里的远古最早人类。
这种迁徙,一直持续了上万年。
直到地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甚至是北方海峡的环境恶化,已经不适宜人类再行轻易跨越为止。
因纽特人,完全属于东亚民族人种。
相比于早期到达美洲的印第安人,具有更多的亚洲人的文化特征。
或许,这些因纽特人身上的亚洲文化基因,就因为所居之地与亚洲大陆相连的缘故,其传承未曾断绝。
比如,在用火、驯犬、祭祀仪式、医疗方法、社会结构、信仰崇拜等方面。
他们的首领,多为萨满,延续一夫一妻的制度。
住房,有石屋、木屋和雪屋。
房屋,非常像华夏的大东北一带,一半地下一半地上,门道极低,非常御寒保暖。
他们,非常喜欢养狗,就是那两种雪橇犬,爱斯基摩犬和哈士奇。
因纽特人的生活,主要是狩猎,辅以捕鱼和驯鹿。
他们,以肉为食,并且极其喜欢生食,就是那种不加任何佐料、纯纯的刺身。
早餐,生吃海豹肝脏、海鱼、海雀、浆果、鲸皮等。
午餐,以鲸鱼肉为主食,同时会搭配着北极熊、麝牛肉等陆地动物肉。
生吃,烧烤,生煎!
晚餐,6到10月,主要以驯鹿、鳕鱼和鸟类肉为食;寒冬,是以海豹肉为主,清炖。
此外,当食物极其短缺的情况下,因纽特人还会以雪橇狗为食。
很久之后,定居的太平洋的因纽特人、阿拉斯加西南地区的楚科奇人,还在专门养狗吃肉!
因纽特人对所有获得的物资,都进行了完美的利用。
猎物的毛皮,做衣;它们的油脂,熬炼之后用于照明和烹饪;那些骨头和牙齿,则制作成各种工具和武器……
对于生活中的角色,男子主狩猎和建屋,妇女则主烹饪、制皮和缝纫。
最引人注意的是,在长期的极寒地带生活过程中,因纽特人等寒带人类,在身体生理上已经生发生了极其适寒的独特进化。
面部宽大,颊骨显着突出,眼角皱襞发达,四肢短,躯干大。
外鼻突出,上、下颚骨横张有力,头盖正中线突起,面部呈五角形。
这些,都是极其适应极端寒冷环境的生理特征,也是他们独有的。
因纽特人,被早期跑进美洲的印第安人,称为“爱斯基摩”人!
那意思,就是“吃生肉的人”。
这称呼,带有很浓厚的歧视、不屑的意味。
因为按照传说,这两股同组同源的古人类,中间存在着极大的矛盾。
这也许就是在迁徙当初,一支坚决向北、一支继续跨海东去的根本原因。
这些华夏殷人之间,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