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君臣心里都明白,都拔陈兵边境久久不曾撤兵,肯定是不怀好意!
特别是今年大朝会时,东突厥人竟然连个特使都未曾派出,只是让常驻大隋的使节敷衍了一下。
这,可是自广皇帝上位以来的首次情况!
很快,边境一线传来消息,东突厥人又开始增兵。
大隋目前在北方一线的部队数量,加上刚刚进入的骁果卫,也就十五万之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表面数据看,目前都拔的在边境的兵力大约是十万,持续增兵,也应该不会超过十五万之数量。
毕竟目前东突厥可调动的机动部队,也就二十一万左右。
都拔至少还得在草原腹地,留一部分镇守的力量才行。
目前,双方力量,尚算平衡。
大隋君臣上下也因此还是颇为乐观,毕竟以往吊打突厥的情景历历在目。
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广皇帝的身体了。
不知道什么缘故,皇帝的病总是时好时坏,情绪也变得越来越让人难以捉摸。
每次阿布进宫面圣,就会发现皇帝面容浮肿、色发赤,眼珠子里全是血丝,就像一个总是没睡醒的人一样。
说话也变得低沉、无力,整个人显得无精打采。
阿布已经连续从粟末地送来像人参、鹿茸、虎骨一类的补品,但可能是因为这些东西味道太重,也还没发现他们的奇效,所以皇帝和御医并不愿意多用。
说实话,若是广皇帝的病根子真是像狂症、银霄病之类的话,在这时候还真是个疑难杂症!
狂病属于精神疾病一类,而银霄病属于顽固性皮肤病,两者都没有特效药。
最好的法子,就是静养、清心、寡欲。
但一个这么巨大帝国的皇帝,怎么可能这么办的呢?
继承人呢?呵呵!
要么少不更事,要么毫无担当!
六月中,诏令皇太孙杨侑任太原留守,入驻晋阳。
太子少保、暂领骁果卫大将军杨子灿率两万骁果军、太子卫率四万随行。
副留守,由王威和高君雅担任。
晋阳,也是抚慰大使李渊的办公驻地。
一时之间,这晋阳地面涌入大量的军队、辅臣。
留守,是东汉时期产生的公务员官职。
一般情况下,若皇帝亲征或出巡,便指定大臣或亲王留守京城,称“京城留守”。
而在其行都和陪京,也常常设置“留守”一职,常以重臣担任,或地方官兼任。
正留守,正二品;副留守,正三品。
留守之官,权力很大!
有掌守宫阙、便宜行事、总理军民、钱谷、守卫事务之权。
也就是说,杨侑一到任,便成为形式上面对突厥前线的最高行政军政长官。
李渊、王仁恭、鱼俱罗、吐万绪、陈棱、李靖、刘武周等一众地方郡令、武官都得受杨侑节制。
晋阳,历来被视为中原帝国的北方核心重镇,在政治经济中都扮演着异常重要的角色。
自从广皇帝在晋阳修建晋阳宫,这里也算是广皇帝巡视天下的行宫之一。
这里,修建有大量的军需、民用仓库,既有边郡的粮草,也有无数囤积的武器和战争储备、民用物资。
这些年,因为大隋和东突厥相对安稳,所以在北方一线的常驻军事力量较少。
帝国的重点,一直是在东征高句丽和镇压全国的反叛势力上,所以原本驻扎在太原一线的兵马陆续被抽调一空。
这也是太原一线兵力单薄空虚的重要原因!
杨侑刚一到任,便在一帮僚臣的帮助下,开展了一系列积极动作。
杨侑虽小,但这小子天资聪慧,又很擅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并颇有识见好坏之能,所以声望、能力很好。
这不,才到晋阳宫东宫住下,便召集各郡地方主官和军事主官开会议事。
其实,自从李渊这个招抚大使到达太原后,已经做得相当成功。
在地方安民和剿匪上面,早已通过近一年的努力,让太原一带安定许多。
一切,都在朝安然平稳发展。
只是和突厥对峙的事情,受双方关系、己方兵力的限制,只能算是维持对峙的局面。
毕竟李渊只是安抚大使,在军权和政事上还有许多限制和掣肘,并不能像留守那般便宜行事。
在晋阳宫东宫大殿内,杨侑看着众人的汇报,连连点头。
“善!”
“唐国公,众位爱卿,这段时间辛苦了大家了!”
“圣上口谕:”
众人顿时一振,全都站起来肃立。
“卿等勠力同心,成绩斐然,朕心甚慰,嘉之勉之!”
说完,杨侑示意大家坐下。
“孤已经得到圣上许可,在地方事务上,还是继续依唐国公的过去办法,继续推行之!”
“孤此任的重点,将全力放在防范、抵御、击溃突厥人上面!”
“众位爱卿,可对此多多献言献策,保我大隋疆土安全!”